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诚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疫情
  • 1篇肝炎

机构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作者

  • 1篇李显勇
  • 1篇古诚
  • 1篇夏刚

传媒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国规范化乙型肝炎病例监测项目内江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在内江地区试行新的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流程,探索新的诊断报告流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地区乙型肝炎分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临床医师在研究1年时间里接诊患者时:(1)详细准确地了解乙型肝炎病例HBs Ag既往阳性情况(何时首次发现HBs Ag阳性)。(2)按照实施方案,对所有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在不影响常规检测的前提下,增加抗-HBc Ig M 1∶1 000稀释检测(项目执行期间该指标为免费检测)。(3)临床医师在收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后,完成相关病毒性肝炎病例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附卡"中。医院检测的标本备份保存,每半年转运至四川省疾控中心复核,并报国家疾控中心。项目工作实施结束后(1年时间),将医院报告的新发乙型肝炎病例与近3年同期报告的新发乙型肝炎病例情况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方法、报告流程的差异性。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上报例数:2011年435例、2012年395例、2013年257例、2014年76例。2014年较2013年乙型肝炎上报下降7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医院乙型肝炎病例分类诊断的准确性有了显著性提高,抗-HBc Ig M(1∶1 000稀释)检测的应用有一定临床价值,加大抗-HBc Ig M(1∶1 000稀释)检测范围能更准确地掌握本地区乃至全国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际情况,更客观地反映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效果。
李显勇夏刚袁平宗蒋云惠古诚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