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认罚”的理论构建被引量:5
- 2021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改革阶段,但对于"认罚"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等基础理论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认罚"的法理还有待凝练。应当区别"认罚"作为一个词语所可能表达的含义与"认罚"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所具有的含义。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可检察机关提出的处罚方案。侦查机关不能独立开展认罚活动,尽管认罚包括对定罪建议的认可,但与真诚悔罪没有必然联系,"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应当被解释为"如果不能从宽,就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认罚改革促成了两种模式的量刑建议制度,即职权模式与协商模式。认罚的核心要义是协商式的量刑建议,而构建科学的量刑协商机制的基础在于以程序思维构建程序规则,关键在于确保控辩平衡。
- 刘灿华
- 关键词:协商量刑建议
- 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法治路径被引量:34
- 2020年
- 社会治理智能化是适应新时代社会建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不能仅靠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还要注重法治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寻找合适的法治路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需要突破传统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框架,根据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治理智能化领域法治建设的四梁八柱。从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实践出发,法治建设可以重点从社会治理要素的数据化、社会治理数据的汇聚化、社会治理规则的算法化以及社会治理机制的共治化等四个维度推进。
- 周汉华刘灿华
- 关键词:社会治理人工智能法治路径
- “法治力量护航数字中国”系列报道之一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
- 2023年
- 网络法治既是数字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法治建设,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立法、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一体推进,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 刘灿华
- 关键词:法治轨道网络立法法治体系
- 社会治理智能化:实践创新与路径优化被引量:12
- 2021年
- 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智能技术融合社会治理行为、扩充社会治理主体、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及增强社会治理效果,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实践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但仍然存在智能技术与社会治理融合不充分、顶层设计与重心下移不充分以及技术保障与法治改革不充分等问题。作为一项贴近中国基层实践、面向未来的事业,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需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的关系,同时要在法治轨道内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 刘灿华
- 关键词: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大数据法治轨道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重要论述”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22年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 翟国强刘灿华
-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中全会
- “认罚”制度改革的实践图景与理论展开被引量:4
- 2019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为刑事司法制度带来了“认罚”新概念与新制度。关于认罚的内涵,存在“同意量刑建议”和“愿意接受处罚”两种学说,但应该界定为“同意检察机关的处罚方案”。从目前的改革实践来看,认罚其实是某种形式的量刑协商,有的地方规则使用了“量刑协商”的表述,有的则使用了“交换意见”、“辩方提出异议”等表述。作为一种新的从宽量刑情节,“认罚”修改了量刑规则、夯实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限缩了法院的量刑裁判权。从改革方法来看,认罚其实是以一种暗渡陈仓的方式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量刑协商机制,但也由此带来了理论研究薄弱、基础概念不清、协商规则阙如等问题。
- 刘灿华
- 关键词:量刑建议量刑规则
- 论智能辅助场景下交通事故的刑事责任
- 2024年
- 智能辅助驾驶催生了技术缺陷和人机交互错误这两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新风险。由于智能系统技术缺陷风险现实化,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汽车制造者可能要承担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等刑事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在认定过失时,应以“事后”的视角来判断技术缺陷的风险与原因,以“事前”的视角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并结合容许风险的法理判断技术缺陷及交通事故的预见可能性。由于人机交互错误风险现实化,驾驶人可能要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在认定过失时,应合理适用信赖原则来界定注意义务的范围,结合过失不作为犯罪的基本原理认定驾驶人是否违反了接管义务。在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汽车制造者和驾驶人共同过失的场合,应参照交通肇事罪的罪量要素,限缩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汽车生产者构成过失犯罪的范围。
- 刘灿华
- 关键词:过失
- 刑事被害人救助和社会救助关系之省思
- 2016年
- 刑事被害人救助和社会救助都是为处于困境的公民提供帮助的制度。目前两项制度具有较大差异,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但这并非合理的制度安排,未来在对相关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时,应当将刑事被害人救助纳入社会救助的范畴内。
- 刘灿华
- 关键词:被害人救助社会救助应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