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晓玲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上消化道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2篇早期胃癌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胃癌
  • 2篇胃镜
  • 2篇消化道出血
  • 2篇内镜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管
  • 1篇地塞米松
  • 1篇靛胭脂
  • 1篇靛胭脂染色
  • 1篇益生菌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再出血

机构

  • 8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丁晓玲
  • 4篇高瑞萍
  • 2篇呼圣娟
  • 2篇白飞虎
  • 2篇安钰
  • 1篇田明国
  • 1篇丁冬
  • 1篇杨勇
  • 1篇赵飞
  • 1篇陈大治
  • 1篇杨少奇
  • 1篇王燕
  • 1篇巩凡
  • 1篇黄永禄
  • 1篇李晓亮
  • 1篇郭建阳
  • 1篇王海
  • 1篇周学兵
  • 1篇郭英君
  • 1篇马守成

传媒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与组织病理学在早期胃癌中黏蛋白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放大内镜窄带成像(NBI-ME)已成为观察胃肠道中微结构(MS)和微血管(MV)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确定NBI-ME中MS和MV模式在预测早期胃癌(EGCs)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黏蛋白表型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和分析46例EGC患者在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切除前接受NBI-ME观察的46个病灶,并记录微血管和微结构。EGC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根据浸润深度分为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黏蛋白表达分为MUC2、MUC5AC、MUC6和CD-10。将NBI-ME观察的微结构、微血管与组织病理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对比,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NBI-ME下观察病灶显示管状微结构、精细网格状或环状微血管提示分化型胃癌。缺失状微结构和螺旋状微血管提示未分化型胃癌。破坏状微结构常提示黏膜下层的浸润,这种关联在分化型胃癌中更常见。MUC5AC在缺失状微结构和螺旋状微血管中表达增多,MUC6在乳头状微结构和环状微血管中表达增多,CD-10在精细网格状微血管中表达增多。结论 NBI-ME可用于预测早期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和黏蛋白表型。
丁晓玲周学兵吕永涛赵金鑫高瑞萍白飞虎杨少奇赵良玉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早期胃癌组织学类型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色素内镜由日本学者Yamakawa于1966年创立,近年逐渐应用于国内临床实践,是诊断早期胃癌的常用方法。此方法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基础上,通过向胃黏膜喷洒色素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增强黏膜表面细小的凹凸改变的立体感,使病灶的形态和范围更清晰,提高肉眼识别能力及活检的阳性率,从而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并可对早期癌的边缘和范围进行较准确的判断,以提高内镜下黏膜切除的完整性。
高瑞萍安钰陈平丁晓玲
关键词:色素内镜上消化道早期癌
急诊胃镜检查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5
2020年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急诊行胃镜检查对及时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性选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发病至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择期和急诊胃镜组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急诊胃镜组病因诊断率、出血控制后1周内和1个月再出血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均优于择期胃镜组[91.3%(94/103)比81.8%(77/95)、6.8%(7/103)比23.2%(22/95)、5.8%(6/103)比20.0%(19/95)、9.50 d(8.82 d,10.18 d)比10.75 d(10.06 d,11.43 d)、286.27 mL(204.19 mL,368.36 mL)比484.21 mL(366.16 mL,602.26 mL)、10340.65元(9526.03元,11155.27元)比11644.64元(10638.25元,12651.0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10.583、9.001,Z=-2.754、-2.445、-2.404,P均<0.05)。总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行胃镜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李雪梅彭冬倩丁晓玲唐媛媛李玉珍白飞虎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疗效再出血率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白组(K组)、地塞米松组(D组),D组又按不同浓度共分为13个小组(D1~D13)。使用实时动态活细胞成像系统连续观察72 h,记录观察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绘图。结果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影响,较低浓度地塞米松(D1~D6组)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较高浓度地塞米松(D8、D10~D13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D9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作用,较低浓度组差。结论 5×10^(-8)mol/L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最佳,并且在第36~48 h细胞增殖最好。高浓度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巩凡丁晓玲李晓亮丁冬张博文黄永禄丁一赵飞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地塞米松细胞增殖
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采集我院胃镜室2015年12月6日至2016年11月6日胃镜检查的内镜资料220例,对照组110例内镜下直接取可疑组织病理活检,染色组110例靛胭脂染色后对异常区进行病理活检,对比两组患者内镜下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结果靛胭脂染色有利于确定病灶范围,对照组110例中,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1例(0.91%);染色组110例中,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共8例(7.27%),染色组高于对照组(P=0.018)。结论靛胭脂染色可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高瑞萍陈仙梅王燕陈平丁晓玲李扬
关键词:靛胭脂染色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胃镜联合导尿管巧取食管枣核异物3例被引量:1
2017年
上消化道异物按异物滞留的部位可分为食管内异物、胃内异物及十二指肠异物,其中食管内的异物,特别是嵌顿异物系消化科急症,因可引起消化道梗阻、黏膜损伤、出血、穿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纵膈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经确诊,需尽快取出。据统计,位于上消化道的异物多数可经内镜取出,但嵌顿较重、内镜难于取出的病例需经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大,且费用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器械的不断发展,电子胃镜在取食管异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总结我院端午节后食管入口枣核嵌顿胃镜取出的方法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高瑞萍王海郭建阳安钰丁晓玲
关键词:胃镜术导尿管
Caroli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被引量:5
2020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回族,主因“间断呕血、黑便7年,加重3 d”于2018年10月18日收住本院。7年前患者因呕血、黑便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予以输血、止血等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5年前因上腹胀痛伴黑便于宁夏某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多囊肝”,行胃镜检查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予以对症处理。期间患者间断有呕血、黑便症状,伴恶心,平均每年发作1次,多次予以输血等内科保守治疗。2年前患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症”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仍有反复呕血、黑便,平均每半年发作1次,均予以抑酸、止血、输血等内科保守治疗。
韩西丁晓玲李雪梅张晓菲郭英君杨勇陈大治田明国马守成呼圣娟
关键词:CAROLI病胃肠出血治疗学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含艾普拉唑四联方案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在含有艾普拉唑肠溶片的标准四联方案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在二次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两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幽门螺杆菌专病门诊及消化内科就诊经胃镜检查确定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在首次根除Hp治疗后停用抗生素及铋剂4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2周以上复查14C呼气试验或经胃镜病理检查证实幽门螺杆菌仍为阳性的600例患者,男265例,女335例,年龄(42.91±12.96)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进行补救性二次根除Hp治疗,根据是否加用益生菌将患者分为四联方案组(n=317)与益生菌组(n=283)。四联方案组予以含有艾普拉唑的标准四联方案根除Hp治疗,益生菌组在服药初期开始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组Hp意向性分析根除成功率[82.7%(234/283)]高于四联方案组[73.5%(233/317)],益生菌组Hp方案分析根除成功率[87.6%(234/267)]高于四联方案组[78.5%(233/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9%(13/267)]低于四联方案组[17.2%(51/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艾普拉唑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首次根除失败的患者有较好的根除率,同时联合益生菌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二次根除成功率,可有效减轻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其依从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李雪梅唐媛媛邓燕红丁晓玲呼圣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益生菌根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