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钰 作品数:8 被引量:1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各种原因行内窥镜检查被诊断为大肠腺瘤性息肉510例患者的资料,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或结直肠癌(CRC)复发者进行临床和组织学危险因素检查。结果共有190例(37.1%)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127例(66.3%)有息肉复发。息肉数量(1~2个,≥3个,1~3个,≥4个)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性别、家族史、结肠恶性肿瘤、吸烟、饮酒、息肉大小(<10 mm,≥10 mm)或息肉的组织学类型晚期直接无相关性(P>0.05)。在基础结肠镜检查中,有130例被确诊为CRC的患者,息肉数目(1~2个)和息肉大小(≥10 mm)、贫血、高沉积率(>25%)和CRC具有较强相关性。CRC的发展与晚期组织学类型、贫血伴红细胞沉降率高、息肉大小(<10 mm,≥10 mm)和息肉数目(<3个,≥3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左侧结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息肉复发的风险较高,患有进展组织学、息肉>10 mm或多于3个息肉的患者发生CRC的风险增加。 安钰 于晓兵 李宏亮 王海 高瑞萍 李杨关键词:大肠腺瘤性息肉 复发 色素内镜与FICE对大肠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与富士能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 intelligent chromo endoscopy,FICE)在对肠道平坦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普通结肠镜检出肠道平坦型病变者80例,分别用色素放大内镜和FICE对病变进行腺管开口诊断,预测病变类型,并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色素内镜对肠道平坦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90.20%、准确度86.75%,FICE对肠道平坦型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特异度84.31%、准确度73.97%。结论色素内镜及FICE均能较好的检测大肠平坦型病变的类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于晓兵 安钰关键词:色素内镜 大肠平坦型病变 血友病并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5年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1]。血友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很少见,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51岁,主因'黑便3 d'入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色稀便,每次100~200 m L, 高瑞萍 王海 郭建阳 安钰关键词:血友病 消化道出血 食管鳞癌组织中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肺癌抑癌基因1(TSLC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TSLC1基因启动子在98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TSLC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55.1%,54/9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4/98)(P<0.01)。TSLC1甲基化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35和0.001)。结论:TSLC1基因甲基化可能是参与食管鳞癌发展的重要分子事件。 冶正财 安钰 李宏亮 郭锐芳 游颜杰关键词:DNA甲基化 食管鳞癌 超声内镜对胃镜、结肠镜下发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镜、结肠镜下发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胃镜、结肠镜下提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29例,胃部病变235例,十二指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27例。发生于消化道管壁本身的病变占85.00%(357/420),其中黏膜下肿物占73.10%(307/420),并以间质细胞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为多见,占60.24%(253/420),消化道壁外压迫及未发现病变者占14.52%(61/420),侵犯消化道的壁外病变2例,占0.48%(2/420)。结论EUS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同时发现结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发生率最低,这可能与结肠的黏膜结构有关。 董琳 安钰 高瑞萍 姚丽 王铁武关键词:超声内镜 隆起性病变 黏膜下 色素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色素内镜由日本学者Yamakawa于1966年创立,近年逐渐应用于国内临床实践,是诊断早期胃癌的常用方法。此方法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基础上,通过向胃黏膜喷洒色素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增强黏膜表面细小的凹凸改变的立体感,使病灶的形态和范围更清晰,提高肉眼识别能力及活检的阳性率,从而提高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并可对早期癌的边缘和范围进行较准确的判断,以提高内镜下黏膜切除的完整性。 高瑞萍 安钰 陈平 丁晓玲关键词: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胃癌患者血清PG、G-17、IL-6、IL-23、IL-17、TNF-α的检测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PGⅠ、PGⅡ)、胃泌素-17(G-17)、白介素(IL)-6、IL-23、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122例为观察组,100例体检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进行平行对照研究。PGⅠ、PGⅡ、G-17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法,IL-6、IL-23、IL-17、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IL-6、IL-23、IL-17、TNF-α水平,观察组TNM肿瘤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各血清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进展(Ⅲ~Ⅳ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GⅠ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Ⅱ、G-17、IL-6、IL-23、IL-17、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TNMⅠ~Ⅱ期血清PGⅠ高于TNMⅢ~Ⅳ期,血清PGⅡ、G-17、IL-6、IL-23、IL-17、TNF-α水平均低于TNMⅢ~Ⅳ期(P<0.05)。单项血清检查中PGⅠ预测胃癌进展AUC较高,为0.976,但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预测胃癌进展(Ⅲ~Ⅳ期)的AUC更高,为0.984,特异度98.90%,灵敏度92.60%。结论胃癌患者PGⅡ、G-17、IL-6、IL-23、IL-17、TNF-α水平呈现高表达,PGⅠ水平呈低表达,不同TNM分期差异显著,可预测胃癌进展,以联合检测效用最高。 安钰 李扬 王海 苏成东 高瑞萍 于晓兵关键词:TNF-Α 胃镜联合导尿管巧取食管枣核异物3例 被引量:1 2017年 上消化道异物按异物滞留的部位可分为食管内异物、胃内异物及十二指肠异物,其中食管内的异物,特别是嵌顿异物系消化科急症,因可引起消化道梗阻、黏膜损伤、出血、穿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纵膈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经确诊,需尽快取出。据统计,位于上消化道的异物多数可经内镜取出,但嵌顿较重、内镜难于取出的病例需经外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大,且费用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器械的不断发展,电子胃镜在取食管异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总结我院端午节后食管入口枣核嵌顿胃镜取出的方法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高瑞萍 王海 郭建阳 安钰 丁晓玲关键词:胃镜术 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