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献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中的疗效分析
- 2021年
- 探究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采取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医院所收治的7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别从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与VAS评分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94.29%)超过对照组(77.14%),有统计学差异(χ2=4.200,P=0.040)。在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240.62±30.54)mL少于对照组(324.76±50.25)mL,研究组的手术时间(84.57±14.63)min、住院时间(16.64±2.12)d、恢复时间(3.43±0.22)w均短于对照组(110.58±20.45)min、(23.55±4.89)d、(4.55±0.46)w,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8.465,P=0.000;t=6.120,P=0.000;t=7.670,P=0.000;t=12.995,P=0.000)。在Harris评分方面,研究组(91.18±14.44分)高于对照组(76.53±12.27分),在VAS评分方面,研究组(1.65±0.21分)低于对照组(4.93±0.57分),有统计学差异(t=4.574,P=0.000;t=31.944,P=0.000)。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5.71%)低于对照组(25.71%)(χ2=5.290,P=0.022)。结论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明显,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郭建魁赵文献李建强李志东高亚辉
- 关键词:疗效
- 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观察
- 2021年
- 探究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采取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所收治的6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采取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分别从临床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临床情况封面,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有着更好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试验组(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10.00%)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效果明显,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较少,且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 郭建魁赵文献李建强李志东高亚辉
- 关键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 颞骨骨折与正常骨缝在16排螺旋CT中的鉴别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总结分析颞骨骨折与颞骨自身及其周围各种骨缝的正常解剖结构在16排螺旋CT中的影像表现,旨在降低颞骨骨折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该院16排螺旋CT诊断的75例颞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5例患者中:颞骨乳突部骨折23例,岩部骨折8例,鳞部骨折28例,误诊为颞骨骨折15例(岩乳管3例,蝶鳞缝2例,颞中动脉沟4例,枕乳缝3例,乳突导静脉压迹3例);陈旧性骨折1例。结论正确认识颞骨骨折与颞骨自身及其周围各种骨缝的正常解剖结构在16排螺旋CT中的不同影像表现,对于鉴别骨折,减少误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倩于洋孙正君陈铁铮赵文献张惠英
- 关键词:颞骨骨折16排螺旋CT高分辨率后处理技术
- 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观察
- 2021年
- 探讨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用于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的观测。方法:以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整一年入我院治疗的患有骨头缺血性坏死生的 位病人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利用随机分组设立一定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位病患。对照组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方案,研究组选择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案。对比这2组的手术时长、出血量、引流量、治疗时长和 评分以及术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总结手术后的病发症出现的概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治疗时长都明显的小于对照组;治疗三个月、半年、一年时间,2组的 评分都有显著的提高,2组数据的比较,数据差异都表现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病人身体机能、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情况的得分要大于对照组 。研究组病人的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是发生率为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X2=0.028,P<0.05)。结论:外后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大幅缩短手术耗时和住院治疗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改善髋关节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郭建魁赵文献李建强李志东高亚辉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血管介入融通术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血管介入融通术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开滦总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髓心减压植骨术,B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管介入融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同时,采用Logistics法进行Harris评分多因素分析。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疼痛时间、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分型均为影响Harri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管介入融通术结合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年龄、疼痛时间、ARCO分期、JIC分型均为影响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针对年龄较小、病情较轻、处于早期疼痛阶段的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 郭建魁孙虹斐赵文献李建强李志东高亚辉马宁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 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92例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给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观察组行超选择血管介入+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7.0%(40/46),高于常规组的67.4%(31/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4/46),低于常规组的26.1%(1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血管介入+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术后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 郭建魁孙虹斐赵文献李建强李志东高亚辉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髓芯减压植骨术髋关节功能
- 经股动脉改良Seldinger穿刺给药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改善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改良Seldinger穿刺给药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改善状况.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80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股动脉改良Seldinger穿刺给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7.5%)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rris及Barthe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与对照组(25.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股动脉改良Seldinger穿刺给药对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赵文献李志东李建强高亚辉
- 关键词:股动脉股骨头坏死髋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