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子宫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3篇病理分析
  • 2篇肿瘤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卵巢
  • 2篇免疫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分子
  • 2篇病理学
  • 1篇异位症
  • 1篇增生
  • 1篇中间型
  • 1篇中间型滋养细...
  • 1篇三体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徐飞
  • 4篇朱力
  • 4篇金玉兰
  • 4篇郑兴征
  • 4篇詹阳
  • 3篇张立红
  • 3篇陈天宝
  • 2篇钟萍萍
  • 2篇阴赪宏
  • 2篇王喜立
  • 1篇冯旺琴
  • 1篇支文雪
  • 1篇潘静
  • 1篇陈素文
  • 1篇吴秉铨
  • 1篇谷玉春
  • 1篇王金娟
  • 1篇宋菡姝
  • 1篇王新莲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子宫肌壁间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CD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5例子宫肌壁间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均因阴道异常出血和/或盆腔包块就诊,年龄平均44.8岁。大体表现为肌壁间结节状肿物分界不清,质地较软。镜下肿瘤性平滑肌细胞束形成大小不等的微结节状,边缘可以呈"舌状"或"指状"突起伸入正常平滑肌组织中,表现为"分割样"形态。免疫组化:SMA、actin和PR均(+),ER(+)/弱(+),CD10、HMB45、CD34和CD117均(-),Ki-67阳性指数低。随访17~6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子宫肌壁间小叶样分割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子宫肿瘤,好发于生育晚期及围绝经期女性,预后良好。分隔样生长方式是重要的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詹阳潘静谷玉春阴赪宏支文雪宋菡姝徐汉武徐飞朱力
关键词:子宫肌壁间病理学免疫组化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通常在其他疾病的手术中意外发现。其病因未明,发病原因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由于其发病率低,妇科医生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易造成漏诊、误诊。报告1例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因子宫肌瘤收入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盆腔脏层腹膜及子宫后壁浆膜散在片状乳白色粟粒样病灶,直径0.2~0.5 cm,其旁可见盆腔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术中行病灶活检术,经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诊断为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通过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总结该病例的诊疗经验。
许阡柳鑫王金娟徐飞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报告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被引量:1
2022年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primary endometr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PES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本文报道1例55岁患者,刮宫标本及经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标本组织学形态均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呈浸润性生长,并见短梭形细胞,胞质丰富、透亮。刮宫标本中未见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异常腺性结构;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短梭形与鳞状上皮穿插生长,侵犯浅肌层,周围子宫内膜可见慢性子宫内膜炎,局灶符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明确的鳞状上皮成分及短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p63、β-catenin、CD10均阳性,CK7、CDX2阴性。患者随访8个月,身体状况良好。PESCC需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除外子宫颈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伴广泛鳞化。该文描述PESCC组织学特点、刮宫及全子宫标本诊断难点、阐述其诊断要点,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钟萍萍金玉兰王新莲徐飞张晶何春燕
关键词:浸润性生长组织学形态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腺性
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常见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FOXL2、AKT1、DICER1的突变情况及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组织学诊断为卵巢成人型粒层细胞瘤21例,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15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8例,卵巢其他类型性索-间质肿瘤4例的患者资料和存档切片。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法扩增FOXL2、AKT1、DICER1,并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突变情况。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中FOXL2、AKT1、DICER1突变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7%(18/21)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与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13.0%,3/23;只包括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纤维瘤及支持-间质细胞瘤)相比,FOXL2突变在成人型粒层细胞瘤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例卵泡膜纤维瘤、2例支持-间质细胞瘤及2例两性母细胞瘤中也检测到FOXL2突变。4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DICER1突变,主要见于中-低分化病例中。1例携带DICER1突变的支持-间质细胞瘤中存在FOXL2突变。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均未检测到DICER1突变。入组病例中均未检测到AKT1突变。结论FOXL2突变是成人型粒层细胞瘤特异度较高的分子标志物,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但因其也可见于其他性索-间质肿瘤中,鉴别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DICER1突变检测有助于卵巢支持-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研究中观察到DICER1与FOXL2突变共存现象,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郑兴征马建慧陈天宝徐飞邹泽阳张立红金玉兰詹阳
关键词:粒层细胞瘤分子诊断技术
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47例卵巢Brenner肿瘤,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结果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39例(83.0%)已绝经.Brenner瘤、交界性Brenner瘤及恶性Brenner肿瘤分别为40例(85.1%)、5例(10.6%)、2例(4.3%).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在47例卵巢Brenner肿瘤中显示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术前影像学未提示为卵巢Brenner肿瘤.镜下,Brenner瘤是由形态温和的移行细胞样细胞巢团状分布在纤维瘤样间质内;交界性Brenner瘤为增生的轻度异型的移行细胞样细胞突入囊腔,缺少间质浸润;恶性Brenner肿瘤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核异型,有间质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所有病例细胞角蛋白(CK)7、GATA3、p63及CK5/6均阳性表达,Ki-67在Brenner瘤增殖指数低于5%,在恶性Brenner肿瘤中达20%~30%,但病例数有限,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以Brenner瘤最常见,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卵巢Brenner肿瘤无诊断价值,其诊断及分类仍然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钟萍萍朱力张立红郑兴征陈天宝徐飞詹阳阴赪宏金玉兰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理学
STR基因分型在葡萄胎及非葡萄胎妊娠流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技术在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妊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侧重探讨其在非葡萄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临床水肿性流产和/或葡萄胎可疑的流产组织样本656例。应用Simplex OUPTM FFPE DNA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DNA。基因分型选用PowerPlex 16 HS试剂盒。结果本研究中成功进行STR分析的有649例,包括葡萄胎妊娠215例和非葡萄胎妊娠434例。非葡萄胎妊娠中二倍体流产占大多数(375例,86.4%),各类三体共计53例(12.2%;包括2-、3-、4-、7-、8-、13-、16-、18-和21-三体),双雌单雄三倍体2例(0.5%),包括4例(0.9%)罕见的单亲同二倍体和单亲异二倍体。对组织形态学疑似葡萄胎的196例样本,经过STR分析得以精确诊断并分型。其中,59例葡萄胎低诊断为二倍体流产,28例二倍体流产过诊断为葡萄胎。将各种类型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与部分性葡萄胎对比分析,发现组织学特征基本无差异;此外,p57 kip2蛋白表达在部分性葡萄胎组、三体组及二倍体水肿性流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STR分子分型技术解决了非葡萄胎妊娠与早期葡萄胎的鉴别难题,纠正了形态组织学的错误诊断,避免了非葡萄胎妊娠的过诊断问题,并通过分子分型为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处置方案提供帮助。
郑兴征秦旭颖王鹏徐飞马建慧王喜立陈素文冯旺琴朱力阴赖宏吴秉铨
关键词:串联重复序列葡萄胎分子分型三体性
胎盘部位结节2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s,PSNs)的临床表现与组织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PSNs,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检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32.48±4.77)岁,有3/5的患者有2次及以上妊娠史,诊断为PSNs时距上次妊娠间隔5~37个月,平均(15.33±8.05)个月,15例(75%)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大体上PSNs大多呈膜样结构,未见明确的结节;镜下可见内膜组织中1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卵圆形结节,结节中央为玻璃样变,周边可见数量不等的中间型滋养细胞。免疫表型:CK(AE1/AE3)、CAM5.2、EMA、GATA-3、Cyclin E、p63强阳性,PLAP局限性强阳性,α-inhibin、h PL微弱且局限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1%~4%。结论 PSNs是源于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需与透明样变的蜕膜组织、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及透明样变的鳞状细胞癌等鉴别,必要时可借助于免疫组化辅助诊断。
郑兴征詹阳马建慧王喜立徐飞陈天宝张立红金玉兰朱力
关键词:中间型滋养细胞滋养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