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源性猝死与冠状动脉畸形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内地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3])。
- 陈宝锦于鑫鑫李媛媛黄书苑王锡明
-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冠状动脉畸形影像学评估
- 双源CT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对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De Bakey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A组(非换瓣组)19例,行"孙氏"手术;B组(换瓣组)11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均行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测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主动脉真腔及相应水平腹主动脉直径,比较术前及术后换瓣组与非换瓣组在各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有无差异,间接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管腔的重塑效果。结果非换瓣组患者年龄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23);换瓣组合并马凡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换瓣组与换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换瓣组P值分别为0.09、0.122、0.287;换瓣组P值分别为0.608、0.435、0.806)。结论术前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对主动脉夹层术后以远残余管腔的重塑无明显影响;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残余管腔重塑效果的检查方法。
- 李媛媛王龙段艳华程召平刘燕萍陈宝锦王锡明
- 关键词:DE主动脉夹层
- 双源CT Flash扫描在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引起气道狭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双源CT Flash扫描,经心脏大血管CTA结果诊断为心脏大血管直接压迫引起的气道狭窄患儿99例。其中男40例,女59例,1个月~16岁,平均22个月,平均体质量(10±7.7)kg。根据机器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名放射科医生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总体评估。气管狭窄诊断标准指支气管管腔口径小于正常支气管管腔口径,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VR)图像准确显示狭窄段气道周围的解剖结构关系,明确造成气道狭窄的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责任病灶。按照引起小儿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的不同血管畸形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肺窗和最小密度投影(Min IP)上观察患儿肺内继发病变的特点。结果 99例患儿平均DLP(7.32±6.19)m Gy·cm,平均ED(0.39±0.20)m Sv。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的总体评价具有较高一致性(K=0.754,P<0.05)。各年龄段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患儿中,肺部病变发生率呈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Z=-3.83,P<0.001)。99例共计104处狭窄被诊断为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在造成气道狭窄的心血管畸形中,因肺动脉高压引起38例(36.5%)、主动脉缩窄引起32例(30.8%)、右位主动脉弓引起14例(13.5%)、无名动脉压迫12例(11.5%)、肺动脉吊带6例(5.8%)、双主动脉弓1例(1.0%)、左房大1例(1.0%)。并发肺内病变,包括肺磨玻璃样变36例,肺实变19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66例。不同类型先心病引起的气道狭窄部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先心病引起的气道狭窄以发生于Ⅲ段,即左主支气管较多。结论双源CT Flash一站式扫描能够同时对心血管和气管支气管情况准确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李媛媛王锡明王龙纪淙山段艳华程召平刘燕萍陈静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气道狭窄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残余假腔重塑效果的临床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凝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残余假腔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1例,其中行孙氏手术20例(未换瓣组),行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11例(换瓣组);术后3-6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分别测量支架起始、支架中段、支架末端、腹腔干水平、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双肾动脉水平术前术后真假腔直径以及真腔与管腔的比值,并观察假腔血栓化形成情况。结果术前换瓣组与未换瓣组在术前支架起始、支架中段、支架末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断层平面,真腔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无明显差异(P=0.30、0.94、0.96、0.54、0.83、0.49)。术后3-6个月换瓣组与未换瓣组支架起始、中段、末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6个主动脉CT断层测量平面中真腔或支架内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无明显差异(P=0.28、0.16、0.28、0.39、0.44、0.23)。结论主动脉夹层术前是否累及主动脉瓣病变对主动脉夹层支架及以远降段的病变无明显影响。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残余假腔重塑效果无明显影响。
- 王龙赵鑫李媛媛王锡明李德才宋光民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