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临床过程的动态观察
- 目的:动态观察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013年12月收治确诊并生存的51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
- 刘薇薇陈育全潘静杨志前刘移民
- 关键词:职业中毒1,2-二氯乙烷脑影像学
- 不同颅内压的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临床特点被引量:2
- 2016年
- 55例不同颅内压的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患者分为颅内压升高组(A组,26例)和颅内压正常组(B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头颅CT变化特点以及病程、转归等情况。A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高于B组(P<0.01),临床表现恶化时间晚于B组(t=4.59,P<0.01),而临床表现好转和恢复的时间则早于B组(t=-2.49,P<0.05);但A组病死率高,起病隐匿,容易造成误诊。颅内压监测对于1,2-DCE引起的亚急性中毒性脑病病情判断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头颅CT可以作为筛查手段,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施行有针对性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 张伊莉刘薇薇陈育全潘静叶更新刘移民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中毒颅内压力神经行为学
-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临床过程的动态观察
- 目的:动态观察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013年12月收治确诊并生存的51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压高为主A组2...
- 刘薇薇陈育全潘静杨志前刘移民
- 关键词:二氯乙烷中毒DCE亚急性
- 文献传递
-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临床过程的动态观察
- 目的:动态观察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013年12月收治确诊并生存的51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
- 刘薇薇陈育全潘静杨志前刘移民
- 文献传递
-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临床过程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动态观察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与规律,为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颅压高为主A组25例,肢体震颤为主B组18例,精神行为异常为主C组8例,观察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头颅CT异常及脑脊液压力指标,比较各组发病、恶化、好转和基本恢复持续的时间及全程的时间.结果 51例患者只有头颅CT变化显示恶化时间与症状体征恶化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3组间症状体征、头颅CT持续时间比较,C组病情发生恶化最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症状体征好转、基本恢复和全病程持续时间最长[(50.50±27.69)d、(92.39±55.05)d、(150.22±77.47)d],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头颅CT恢复最快[(46.50±23.30)d]、全病程持续时间最短[(99.61 ±46.69)d],与A组[分别为(84.08±48.06)d、(145.08±58.99)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颅CT、脑脊液压力好转时间及全病程持续时间比症状体征持续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以肢体震颤的症状体征恶化时间比头颅CT异常变化时间来得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时间和整个病程持续时间均较头颅CT恢复所需要的时间长;C组精神异常症状体征恶化表现较头颅CT异常变化出现的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病程不同阶段、病变累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时其临床症状体征各异,即使脱离接触后仍继续恶化,病情迁延,病情重和复杂多变.
- 刘薇薇陈育全潘静杨志前刘移民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中毒神经行为学表现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