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颈动脉
  • 2篇斑块
  • 2篇磁共振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动脉自旋标记...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灌注成像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不良事...
  • 1篇心血管磁共振
  • 1篇血管
  • 1篇血流

机构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4篇周建昌
  • 4篇纪丽萍
  • 4篇张帆
  • 3篇曹宇佳
  • 2篇孙红红
  • 1篇李文慧
  • 1篇蒙志宏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6例脑梗死患者,均行颈动脉MRI及MRA扫描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临床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对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合并高血压组的颈动脉斑块出血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的出血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
周建昌纪丽萍孙红红张帆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出血高血压磁共振脑梗死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阻塞性冠心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心血管磁共振(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参数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180例阻塞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行CT血管成像及CMR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并通过现场随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患者1年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不同的预测模型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共45例为观察组,其余135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男性占比、吸烟者占比、总胆固醇水平、合并糖尿病者占比、合并高脂血症者占比、首过灌注时间及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等指标升高,CT-FFR及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指标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以上指标进一步做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男性、吸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首过灌注时间、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值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FFR及Slopemax是其保护因素(P<0.05)。仅使用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0.645~0.812);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13~0.873);在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的基础上加入临床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35~0.952)。结论 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是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模型基础上加入CMR心肌灌注成像联合CT-FFR可显著提高对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
周建昌纪丽萍蒙志宏张帆曹宇佳李文慧
关键词:心血管不良事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生理及MRI特征探讨
2016年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且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的脑卒中关系十分紧密。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血栓的形成,已成为引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危险因素,快速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重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生理与MRI特征进行综上。
纪丽萍周建昌曹宇佳张帆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生理MRI特征
磁共振3D-ASL、DWI及MRA技术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观察侧支循环形成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3D-ASL、DWI、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51例,均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3D-ASL检查。分析患者常规MRI及DWI有无异常信号,MRA显示脑动脉形态及有无狭窄;对3D-ASL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分析ASL-CBF图有无异常灌注;在明确灌注减低区,观察低灌注区域有无动脉穿行伪影。结果51例TIA患者的常规MRI及DWI序列均无阳性表现,MRA提示血管管腔狭窄≤25%的9例,管腔狭窄在25%~50%的15例,50%~75%的17例,≥75%的10例。3D-ASL(PLD的数值为1.5s)可以看出,出现脑灌注减低情况的患者32例,占62.74%;3D-ASL(PLD的数值为2.5 s)的数值情况可以看出,脑灌注减低22例(43.13%)。结论3D-ASL有助于早期发现TIA患者局部脑组织灌注异常及程度。3D-ASL结合MRA更好显示血管硬化及有无侧枝循环小血管。
周建昌纪丽萍孙红红张帆曹宇佳刘怀军江涛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脑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