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然
-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大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资料。结果二者诊断结果一致为684段。以血管数字减影结果为金标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共高估狭窄程度18段、低估18段,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97.7%,经Kappa检验,K值为0.9316。两种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 640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检查手段。
- 葛新然庄卫东莫峰曲碧霄姜涛
- 关键词:血管造影
- 探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对6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及血管数字减影术的诊断研究,回顾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此次研究诊断使用的两种方式均是684段,以血管数字剪影当做诊断金标准来评价,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狭窄程度被低估和高估的均有18例,阳性预测值为99%,阴性预测值97.7%,Kappa检验K值是0.931 6。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比较接近。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使用640层容积CT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首选治疗方案。和传统的CT相比,其优势更多,准确率更高,可以将其作为传统的CT诊断替代物来使用。
- 庄卫东孙丽红葛新然仇晓岩
- 关键词:血管造影
- 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在儿童骨骺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诊断儿童骨骺损伤的临床价值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9例骨骺损伤患儿,行X线摄片和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检查(低剂量组),选择以往行常规剂量MSCT三维重建检查的骨骺损伤患儿29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CTDIvol、DLP).结果: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诊断儿童骨骺损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片(P〈0.05).低剂量组的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D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不仅能准确诊断儿童骨骺损伤,而且能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葛新然闫世新毕纯龙
- 关键词:MSCT低剂量三维重建骨骺损伤
-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256-MSCTA)诊断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的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147例的256-MSCTA检查资料,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满意图像,纳入研究总计1071个动脉节段,其中两种检查可评估动脉节段965个。256-MSCTA动脉显影评分(3.34±0.21)分,与DSA动脉显影评分(3.43±0.3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MSCTA诊断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具有准确性高及无创等特点,可替代DSA成为该病首选检查方法。
- 葛新然刘瑞宝赵恒宇毕纯龙孙建男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血管造影术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MSCT表现。结果囊性结构为主5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3例。MS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毕纯龙万霞王莹葛新然杨立国孙建男
- 关键词:胰腺乳头状瘤
- VCTP在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评价VCTP对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SW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颜面部沿神经分布的血管痣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45例进行VCTP检查,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数字减影重建(NEURO-DSA)对脑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42例CTA异常病人均进行DSA对照检查,其中20例行DSA介入治疗,2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中12例为动脉瘤患者,33例为血管畸形患者,其中单纯颜面部血管畸形10例,2例阴性,单纯颅内动静脉畸形13例,颜面部海绵状血管瘤伴颅内血管瘤患者8例。结论:VCTP血管成像快速、准确,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与DSA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结果,VCTP可以做为脑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诊断首选依据,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性等特点。
- 姜涛李刚葛新然王凯李波孙莉红
- 关键词:血管成像
- 基于双流注射法的双低剂量方案在正常BMI老年患者640-SCTPA中的可行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基于双流注射法的双低剂量方案在正常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老年患者640层CT肺动脉血管造影(640-slices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640-S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且BMI正常的68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时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640-SCTPA检查,观察组采用基于双流注射法的双低剂量方案行640-SCTP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结果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常BMI老年PE患者采用基于双流注射法的双低剂量方案行640-SCTPA检查,不仅能提高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能显著降低医源性X线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可作为640-SCTPA检查的最佳优化方案。
- 葛新然朱宏尹晓彤毕纯龙
- 关键词:低剂量体质量指数老年
- 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脑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疑似CVD患者,均接受MRI、MS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不同CVD类型的检出率,分析MRI、MSCT单一检查及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价值,同时比较MRI、MSCT检查所需时间和费用。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116例疑似CVD患者中,确诊为CVD 85例(73.28%),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24例,颅内动脉瘤12例;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脑梗死、颅内动脉瘤和CVD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脑出血的检出率略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单一检查及MRI、MSCT联合检查对CVD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MSCT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于MRI检查,所需费用低于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CVD的诊断效能高于MSCT检查,但MSCT检查所需时间短且所需费用低,建议临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
- 葛新然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脑血管疾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疗效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术前及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肩胛骨骨折患者55例,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对骨折类型(Miller分型)的准确率.术后3个月记录X线、多层螺旋CT对骨痂形成的评估.分析骨痂形成与否对术后6个月Hardegger功能评定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诊断,55例患者中miller分型,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16例,Ⅳ型骨折30例.多层螺旋CT对Miller分型诊断正确率为98.2%(54/55),高于X线76.4%(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骨痂明显组(44例)Hardegger评分2.2±0.9分,高于骨痂不明显组(11例)1.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肩胛骨骨折的分型诊断准确性更高,其术后3个月对骨痂的评价可作为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葛新然于新社曲碧霄闫世新耿长辉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疗效评估
- 超薄层CT鉴别诊断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评估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实施超薄层CT检查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方法 对74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甲状腺单发结节予以项目研究,信息采集数量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全部患者均予行超声检查、超薄层CT检查,统计及对比2种检查形式的准确性。结果(1)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确诊结果良性55例,占比73.32%;恶性19例,占比25.68%。超声检查良性53例,占比71.62%;恶性21例,占比28.38%。超薄层CT检查良性54例,占比72.98%;恶性20例,占比27.03%。(2)甲状腺单发结节超薄层CT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6.36%)、特异度(94.74%)、准确性(95.95%)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83.65%、63.16%、78.3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通过超薄层CT检查能够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其准确性水平相对较高。
- 朱宏葛新然马智慧侯宇光
- 关键词: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