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君
- 作品数:13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研究生毕业前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研究生毕业前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2月,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8级全日制医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有486名医学研究生接受了调查,焦虑人数占比37.4%(182/486)。有无焦虑的医学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满意度[7(5,10)分比6(4,9)分]、休闲娱乐满意度[5(3,8)分比4(2,8)分]、学习满意度[7(5,10)分比4(3,7)分]以及自评主观压力值[5(3,8)分比7(4,9)分]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医学研究生的休闲娱乐满意度[OR(95%CI)=0.871(0.803~0.945)]、学习满意度[(OR(95%CI)=0.687(0.627~0.751)]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评压力值[OR(95%CI)=1.246(1.148~1.353)]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研究生毕业前焦虑比例较高。休闲娱乐满意度低、学习满意度低和自评主观压力大是毕业前医学研究生出现焦虑问题的影响因素。应当加强对毕业班研究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度,强化全方位管理,及时干预焦虑问题,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 赵婉君杨加彬叶艳李志辉魏涛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 意外甲状旁腺腺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疗体会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总结意外甲状旁腺腺瘤(APTA)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方法。方法纳入2009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诊疗中心入院拟行甲状腺手术时术前检查意外发现无症状甲状旁腺腺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APTA发现率、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随访结果做分析;并将其与同期单纯性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将其与按1∶4比例随机选取同期非APTA单纯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收治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 881例,同期共收治单纯性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251例。结果发现APTA患者26例,APTA的发现率为0.44%(26/5 881),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单纯性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的10.4%(26/251)。术前行超声定位阳性率为69.2%(18/26),行甲状旁腺核素显像阳性率为72.7%(8/11),行骨密度检查异常率为85.7%(6/7)。术前检查APTA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TH)为(38.17±40.69)pmol/L(3.40~181.20 pmol/L),血钙为(2.73±0.27)mmol/L(2.22~3.23 mmol/L)。26例APTA患者中单发23例(88.5%),多发3例(11.5%),腺瘤个数共31个;病灶直径为(21.72±9.65)mm;甲状旁腺右下占55.2%(16/29),右上占6.9%(2/29),左下占27.6%(8/29),左上占10.3%(3/29);分型为A1型占44.8%(13/29),B1型占55.2%(16/29)。术后复发2例(7.7%),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8例(30.8%),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3.8%)。APTA患者术前PTH和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性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患者(P<0.001、P<0.001),但其明显高于同期非APTA单纯行甲状腺手术患者(P=0.001,P<0.001)。结论 APTA为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一种特殊类型。甲状腺手术前常规行PTH和血钙检查对发现APTA至关重要。对于APTA患者,在行甲状腺相关手术的同时行甲状旁腺腺瘤探查切除术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赵婉君苏安平罗晗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术前检查甲状腺手术手术治疗
- 伴乳头状癌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总结伴乳头状癌核特征的非浸润性滤泡性甲状腺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的分子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与NIFTP分子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述。结果 NIFTP中最常见的分子突变是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RAS),并可见Raf激酶蛋白的β异构体K^(601E)(B-type RAF,BRAF^(K601E))突变、PPARG融合和THADA融合,一般无BRAF^(V600E)突变。微小RNA(micro RNAs)在NIFTP中同样存在异常表达。结论与NIFTP相关的分子可能成为其临床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 王艺超向利娟周萍赵婉君朱精强
- 关键词:分子研究
- 纳米碳淋巴示踪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甲状腺癌复发率较高。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其复发再次手术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手术区域原有解剖结构的破坏、瘢痕结缔组织的增生、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难以辨别等因素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纳米碳作为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具有辨识度高、染色时间长、淋巴示踪精准等特点,可精准定位可疑淋巴结,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赵婉君付琳茹罗晗苟泽辉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癌纳米碳再次手术
-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被引量:15
- 2019年
- 因甲状腺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可能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乳糜漏、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避免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其中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何预防尤为重要。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是有效降低上述并发症的技术保障。现有的甲状旁腺分型及原位保留、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两保留"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策略性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等可有效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风险。而术中喉返、喉上神经监测以及双极电凝镊的使用与传统结扎法相结合等方法也能有效避免喉返、喉上神经的损伤。本文重点回顾现有的临床数据,对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及目前主要的预防手段进行归纳总结。
- 朱精强赵婉君苏安平
-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并发症
- 甲状腺未分化癌基因的分子机制及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肿瘤,因ATC进展迅速、侵袭性极强、预后极差,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关于ATC的发病机制亦尚未明确。现今普遍观点认为针对ATC发病机制及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是ATC治疗的新方向。目前,关于ATC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ATC相关基因的研究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进行综述。
- 赵婉君付琳茹苏安平吴文爽李志辉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未分化癌基因靶向药物
- 成都市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调查与相关因素的探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对成都市区FSD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并探寻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5年7月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中文版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CVFSFI)及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Ⅰ-Ⅱ)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37份,回收完整填写问卷1116份(回收率为90.2%)。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发生率为26.1%,6个维度出现问题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性交疼痛23.4%,性满意度低22.6%,性高潮障碍21.5%,阴道润滑困难19.1%,性欲低下17.2%,性唤起困难15.9%。总体CVFSFI平均总分为(25.756±3.878)分。CVFSFI总分及6个维度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各个年龄组FSD发生率分别为:20~29岁组16.7%;30~39岁组21.9%;40~49岁组24.6%;≥50岁组64.7%。不同年龄组间,FSD发生率及各维度出现问题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增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OR=0.654)是FSD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42)、BMI(OR=1.073)、绝经(OR=3.498)以及抑郁(OR=1.033)为FSD的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女性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比例约为26.1%,其中性交疼痛和性满意度低为主要表现。分析得出女性发生性功能障碍可能与年龄、BMI较大,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处于绝经、抑郁状态有关。
- 赵婉君罗晗韩倩倩曾莉唐怀蓉朱精强
- 关键词:女性性功能障碍
-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时纳米碳引导下的精准淋巴结清扫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纳米碳染色在甲状腺癌复发再次手术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7~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外科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再次手术之前行超声引导下纳米碳注射淋巴结染色,并对染色情况及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患者,手术时间(60.45±12.91)min。总共清扫淋巴结405枚,7~34枚/例,平均18.4枚/例;黑染率为71.9%(291/405)。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纳米碳黑染淋巴结阳性率为45.0%(131/291),非黑染淋巴结阳性率为5.3%(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目标淋巴结中,纳米碳黑染和未被黑染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0.2%(62/205)和5.3%(6/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纳米碳引导下淋巴结精准清扫"可有效提高对不可触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清除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赵婉君罗晗苟泽辉魏涛李志辉龚日祥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纳米碳
-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血供判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判断原位保留甲状旁腺血供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并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ICG荧光显像技术评估甲状旁腺的血供,而对照组采用肉眼评估甲状旁腺的血供,最终根据甲状旁腺的血供确定甲状旁腺是原位保留还是自体移植,比较2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住院时间、甲状旁腺激素(PTH)等情况。结果①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60例PTC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及对照组术中甲状旁腺辨认数目及其分型以及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甲状旁腺(除A3型)的ICG评分较B型甲状旁腺低(0.99±0.38比1.45±0.58,t=–2.395,P<0.05)。③术后住院时间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t=–2.159,P=0.035)。④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χ2=5.079,P=0.024),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P=0.317),仅对照组中出现1例。⑤2组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PTH、血Ca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可用于术中实时地判断已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血供。
- 费媛赵婉君苏安平朱精强李志辉魏涛
- 关键词:吲哚菁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随着生物质谱技术的发展和蛋白质组学的成熟,人们已经能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蛋白质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可用于疾病诊断、分型、疗效监测、判断预后等作用的生物标志物。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目前其存在发病机制不明、现有金标准诊断手段(细针穿刺)有创且其精准度不高、针对复杂难治型患者(如碘抵抗患者)术后放化疗效果不佳等问题。因而,应用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筛选甲状腺癌血浆、尿液等样本中的生物标志物,对于该疾病的无创或微创诊断具有推动作用。
- 赵婉君张勇付琳茹杨浩朱精强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质谱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