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宁 作品数:7 被引量:77 H指数:4 供职机构: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A联合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56例),均接受CTA及DWI检查,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分组,评估CTA、DWI联合对AIS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后100例中有44例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组治疗后CTA检查参数卒中区最狭窄血管狭窄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DWI检查参数卒中区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区最狭窄血管狭窄程度与ADC值均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论CTA联合DWI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龚燕丽 周莉 姚昕彤 苏义 林宁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对ICU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2020年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对ICU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研究提高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控、体位转变、药物治疗等。研究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结果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结果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伏瑜 辛玲 邓忠玲 龚世凤 林宁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功能 康复护理 D-二聚体与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I)以及预后的影响,评估D-D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治过程中的辅助价值。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8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时段采集患者伤后24 h内、第3天、第7天、第15天外周静脉血,检测伤后血浆D-D动态变化;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第3天、第7天以及第15天均行颅脑CT检查,根据CT检查结果分成2组,颅脑CT复查提示颅内血肿较前明显增大者(≥25%)为PHI组,未明显增大者为对照组。进一步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分析D-D对颅脑损伤程度、PHI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8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42例为PHI患者,发生率为47.73%。PHI患者伤后24 h内、第3天、第7天、第15天外周静脉血D-D含量均显著高于非PHI患者(24 h内:7.47±6.35 vs.2.01±2.46;第3天:4.06±3.43 vs.1.41±2.37;第7天:2.73±3.03 vs.0.91±1.38;第15天:1.77±3.15 vs.0.41±1.07,均P<0.05);GCS评分≤8分患者D-D含量明显较高,GCS≥9分患者D-D含量较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D-D含量较高者,PHI发生率亦较高;预后不同的患者D-D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D-D含量异常增高,可作为PHI发生的预测因素,是判断患者伤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较高临床价值。 林宁 姚国权 李军 石碑田 徐礼林 周小舟 肖波关键词:D-二聚体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多模态远程移动会诊在医改分级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9年 远程医学是融汇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通信和多媒体等技术,为广大病患提供医疗服务、医学信息和医疗保健服务的一项新兴学科。文章介绍了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概况及问题,主要阐述了远程医学信息的建立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远程医学信息发展提供建议,以便远程医学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医改分级疗诊建设,以期远程医疗可以推动国内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的共享,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林宁关键词:远程医疗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护仪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重残率、病死率及KPS功能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重残率及病死率(17.86%)低于对照组(42.86%),出院3个月后的KPS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重残率、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石碑田 肖波 周小舟 王建东 李心伟 林宁关键词:颅内压监测 颅脑损伤 病死率 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1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疾病的自身特点及不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因素相关。 石碑田 林宁 肖波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改良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患者骨桥蛋白及水肿带宽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改良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脑出血患者骨桥蛋白及水肿带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5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传统组进行常规治疗配合传统微创置管吸引,改良组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确定血肿抽吸量。对比2组治疗效果(NIHSS、GCS及FMA评分)、骨桥蛋白及水肿带宽度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NIHSS、GCS、FMA评分,骨桥蛋白及水肿带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骨桥蛋白水平及水肿带宽度明显低于治疗前,GCS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改良组NIHSS评分、骨桥蛋白水平、第8天水肿带宽度明显低于传统组(t/P=3.307/0.001,2.181/0.032,3.621/0.000);GCS评分、FMA上肢评分、FMA下肢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t/P=2.491/0.015,2.695/0.009,3.555/0.001)。结论改良微创置管吸引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骨桥蛋白水平,改善水肿带宽度,抑制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 肖波 石碑田 徐礼林 林宁关键词:脑出血 骨桥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