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小兰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评分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步骤
  • 1篇体积
  • 1篇评分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模型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体积
  • 1篇脑缺血
  • 1篇脑缺血模型
  • 1篇局灶
  • 1篇局灶性
  • 1篇局灶性脑缺血
  • 1篇局灶性脑缺血...
  • 1篇梗死

机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王育琴
  • 1篇吉训明
  • 1篇凌锋
  • 1篇赵喜庆
  • 1篇宣芸
  • 1篇张志平
  • 1篇凌小兰
  • 1篇常红军

传媒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0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改良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改良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栓子制作方法 ,增加模型稳定性和成功率 ,提高脑缺血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体重 2 80~ 32 0gWistar雄性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用尼龙线一端加热法制作传统栓子 ,改良组用尼龙线一端沾silicone胶法制作改良栓子。两组模型除栓子制作方法不同外 ,其他手术步骤完全相同。采用ZeaLonga 5分制法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并计算梗死灶的大小。比较两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成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百分数 ,以及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 改良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93%比 6 0 % ,χ2 =9.32 ,P =0 .0 0 2 )。改良组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96 .4 %比 6 1.1% ,χ2 =9.5 1,P =0 .0 0 2 )。改良组与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4 .14 5 0± 0 .5 0 19)cm3和 (3.84 35± 0 .816 4 )cm3,前者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后者 (12 .0 1%比 2 1.2 4 % )。结论 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稳定 ,降低了脑缺血模型制作成本 。
吉训明凌锋赵喜庆宣芸王育琴凌小兰常红军张志平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WISTAR手术步骤梗死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