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芸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欧洲药品管理局对吡罗昔康的使用作出限制
- 2007年
- 宣芸
- 关键词:吡罗昔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非甾体抗炎药急性痛风骨骼系统疾病术后疼痛
- 默克公司主动召回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被引量:2
- 2007年
- 宣芸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召回HIB疫苗婴幼儿肺炎儿童免疫
- 含钆类造影剂诱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被引量:1
- 2007年
- 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29日报告了25例肾衰竭患者在使用含钆类造影剂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后的2周到3个月发展成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y,NSF/NFD)。之后,含钆类造影剂的安全性受到各国药品监管部门的关注。NSF/NFD是在1997年首次被发现,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特征是患者皮肤纤维化,皮肤增厚变硬,使关节活动受限;全身其他器官(如:肺、肝、肌肉和心脏)也可纤维化,导致器官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 宣芸
- 关键词:皮肤纤维化肾源性造影剂皮肤病纤维性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 利奈唑胺致导管感染患者高死亡率被引量:5
- 2007年
- 利奈唑胺(1inezolid,商品名:Zyvox)为合成的嗯唑酮类(oxaxolidinones)抗菌药,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对链球菌的多数菌株起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等。近日,辉瑞制药公司在一项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intravascular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的严重病例进行的开放性临床试验结果中显示.
- 宣芸
-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利奈唑胺高死亡率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
- 罗格列酮增加心脏病风险引发争议被引量:1
- 2007年
- 2007年5月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Avandia)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导致死亡率增加。报道一经刊出,立即引发了各方对罗格列酮安全性的争议。
- 宣芸
- 关键词:罗格列酮心脏病
- 改良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改良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栓子制作方法 ,增加模型稳定性和成功率 ,提高脑缺血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体重 2 80~ 32 0gWistar雄性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用尼龙线一端加热法制作传统栓子 ,改良组用尼龙线一端沾silicone胶法制作改良栓子。两组模型除栓子制作方法不同外 ,其他手术步骤完全相同。采用ZeaLonga 5分制法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并计算梗死灶的大小。比较两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成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百分数 ,以及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 改良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93%比 6 0 % ,χ2 =9.32 ,P =0 .0 0 2 )。改良组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96 .4 %比 6 1.1% ,χ2 =9.5 1,P =0 .0 0 2 )。改良组与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4 .14 5 0± 0 .5 0 19)cm3和 (3.84 35± 0 .816 4 )cm3,前者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后者 (12 .0 1%比 2 1.2 4 % )。结论 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稳定 ,降低了脑缺血模型制作成本 。
- 吉训明凌锋赵喜庆宣芸王育琴凌小兰常红军张志平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WISTAR手术步骤梗死灶
- 双黄连注射液致严重不良事件被引量:4
- 2009年
- 宣芸吴小艳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静脉输入女性患者
- 新西兰家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建立的经验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在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制作基础上,应用神经介入"微导丝导管"技术,建立一种改良的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的MCAO模型,为脑缺血研究提供新的模型。方法分离麻醉固定后的家兔颈部动脉,在用PE-50管特制的中空导管内插入合适的导丝经颈外动脉残端剪口再经颈内动脉插入颅内,堵塞大脑中动脉。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家兔后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手术未影响家兔血气pH值、PO2、PC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BP)及血糖水平;动物模型缺血后脑血流平均下降至插栓前的45.8%±16.2%;大脑中动脉缺血后24 h家兔行为学差异较大。脑组织TTC染色均匀,出现梗死的脑组织相对梗死体积百分比为9.43%±5.37%;动物模型成功率为54.3%。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失败原因多为脑血管痉挛、脑血管解剖结构变异导致线栓位置有误。结论此模型的成功率为54.3%,用于脑缺血研究时应监测脑血流以及注意术中细小的操作环节。
- 闫峰吉训明宣芸田欣张陈诚罗玉敏
- 关键词:家兔脑缺血
- 刺五加注射液致严重不良事件被引量:2
- 2008年
- 宣芸
-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严重不良反应细菌污染
- 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总结动脉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为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我中心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溶栓治疗住院病例,采集患者病史、起病过程的特点、发病与动脉溶栓的间隔时间、有无出血、是否死亡以及治疗之后(包括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患者主要神经功能的变化过程,我们所选用的神经功能包括肌力、眼震及意识水平。脑血管造影回顾则采集动脉溶栓前后DSA血管形态的异常发现及变化,以及尿激酶用量。此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溶栓时间为5.8(5.8±3.3)h;DSA资料丢失20例,造影阴性率为14.7%,血管再通率(部分及完全再通)为36.2%,溶栓后早期(<24h)症状加重24例(27.3%)。起病后6h内接受动脉内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24h内加重率为31.7%,与6h以上接受治疗者相比(18.5%)有明显差异(P=0.01);而与年龄、起病特点、溶栓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血管造影结果及血管再通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不分辨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群体内,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的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延长至6h,却面临更高的早期加重率。所以对于早期加重的原因揭示及有效处理,可以改善动脉溶栓的治疗效果。
- 王鹏吉训明罗玉敏宣芸李克李大磊凌锋
- 关键词:动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