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龙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采取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采取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病例数100例,患者入院接受检查时先后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中的诊断灵敏性、特异度以及阳性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灵敏性、特异度以及阳性率分别为96.81%、83.33%和92.00%,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灵敏性、特异度以及阳性率分别为82.98%、33.33%和82.00%,两种检查结果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均有一定价值,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整体诊断符合率更高,但是检查费用高,应该作为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临床诊断的首选方式,广泛推广,如果将两种检查方式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多层螺旋CT(MSCT)可以诊断出大多数的病例,减少检查费用,少数病例可以增加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 周龙
- 关键词:特异度
-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探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究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情况.方法 调查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16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各56例,分别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患者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以及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 多层螺旋CT组的检出率为73.21%,核磁共振成像组的检出率为75.00%,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6.43%,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组和核磁共振成像组(P<0.05);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一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P<0.05).结论 对于腕关节损伤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的效果最佳,能够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检出率,明确具体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郭侨阁王顺利牛军杰刘彦唐楠周龙
- 关键词: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
- CT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采用CT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实验组采取CT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周龙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导引
- CT检查技术及图像特点
- 一 CT图像特点 1·CT图像在显示屏上用由黑到白的不同灰阶度表示,黑代表低吸收区,如脑室;白代表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颅骨。
- 周龙
- 关键词:CT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