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儿
  • 1篇原发性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数字X线摄影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肿瘤
  • 1篇离子型造影剂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颅内
  • 1篇颅内原发性
  • 1篇计算机X线摄...
  • 1篇非离子型造影...
  • 1篇肝脏
  • 1篇肝脏肿瘤
  • 1篇X线摄影
  • 1篇CT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王小平
  • 2篇沈明华
  • 2篇吴小强
  • 1篇罗竹人
  • 1篇庄雄杰
  • 1篇柴晓明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生儿床边胸部两种X线摄影结果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对新生儿床边胸部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X线摄影(DR)各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DR和CR的优势和局限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拍摄的新生儿床边胸片,分别随机抽取200张DR胸片和200张CR胸片,由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位按感蓝X线影像评片标准评判分析,并综合比较,分析指标包括胸片影像质量、个人辐射剂量及摄影时间等。结果 DR组图像的合格率、优质片率明显高于CR组,且辐射剂量减少31.2%,可快速获得图像。结论新生儿床边胸部DR摄影具有较多优势。
沈明华王小平
关键词: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新生儿床边胸片
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9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离子型造影剂,实验组予以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造影后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扫描效果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造影后2、7 d的肾功能影响较低(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扫描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沈明华柴晓明罗竹人吴小强王小平
关键词:非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肝脏肿瘤CT
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内的PCNSL的MRI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0例为单发,5例多发。肿瘤多呈类圆形、浅分叶状或无固定的形态;MRI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稍高信号;1例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呈团块状、结节状、片絮状或无固定的形状,边缘不规整;1例呈环形强化,内部囊变坏死区无强化。5例可见"缺口征"、"脐凹征",1例见"尖角征"。结论颅内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吴小强庄雄杰王小平
关键词:颅内原发性淋巴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