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刚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疗效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外侧入路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老年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侧入路
  • 1篇压缩骨折
  • 1篇有限切开
  • 1篇远期
  • 1篇远期疗效

机构

  • 6篇池州市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罗刚
  • 3篇谢贵杰
  • 2篇匡文忠
  • 1篇周俊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残余疼痛风险列线图
2024年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残余疼痛风险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为临床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02例OVCF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残余疼痛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的预测指标。采用内部数据验证列线图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临床净收益。结果202例椎体成形术患者的术后残余疼痛发生率为17.3%(35/202),术后残余疼痛患者年龄、吸烟比例、腰痛史比例、后筋膜水肿比例、小关节损伤比例、骨水泥分布(团块状)比例、手术椎骨数量(>2)比例、手术时间、椎体内裂隙征比例和骨水泥渗漏比例均高于术后缓解组(P<0.05),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水泥与终板接触比例低于术后缓解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关节损伤(OR:1.560,95%CI:1.085~3.655)、骨水泥分布(团块状)(OR:2.730,95%CI:1.785~4.389)、椎体内裂隙征(OR:1.497,95%CI:1.523~8.031)和骨水泥渗漏(OR:1.799,95%CI:1.517~3.066)为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校正曲线显示C-index为0.865,当列线图预测OVCF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残余疼痛风险阈值为0.080~0.814时,提供了显著临床收益。Simple模型预测1000例患者风险分层显示,风险阈值增高,列线图预测准确性逐渐接近实际观察结果。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有较好的性能,可以精准预测和量化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风险,为预防椎体成形术后残余腰痛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吴晶晶李思炜朱爱朝罗刚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疼痛列线图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对比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FHR组和THA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1、3、7 d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3、6、12个月时Harris评分,术后近期并发症,二次手术情况。结果:与THA组相比,AFHR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AFHR组在术后1、3、7 d时VAS评分及在术后1、3、6、12个月时Harris评分低于TH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随访期内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HR和THA均可有效恢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其中AFHR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更适合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而THA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好。
施华军谢贵杰甘伟伟罗刚周盛涛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老年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某医院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胫腓骨骨折105例,其中普通组56例,有限切开组49例,分析骨折愈合情况、软组织术后状况。结果:随防3~18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12周骨折愈合、术后皮肤坏死的可能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切开组皮肤坏死的可能性明显小于普通组,有限切开组12周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结论:断端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匡文忠周骏武周俊罗刚陆正龙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锁定钢板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AA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DAA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1、3、7 d,DAA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内,DA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DAA的中短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甘伟伟谢贵杰罗刚施华军王华军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股骨颈骨折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对2014-06—2016-01采用外侧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32足)跟骨骨折,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疗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1%。结论采用外侧入路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罗刚匡文忠
关键词:外侧入路内固定
老年髋部手术两种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切口内逐层连续缝合与切口内逐层间断缝合在老年髋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4-01—2017-03完成的158例髋部手术,将患者按手术单双日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1例)切口内逐层连续缝合,再行皮内缝合;对照组(77例)切口内逐层间断缝合,最后丝线间断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8.5±1.2)min,对照组为(13.4±2.5)min。观察组术后切口渗血(5.2±2.0)ml,对照组为(25.8±5.4)ml。观察组术后至下床时间为(2.8±1.5)d,对照组为(5.6±2.3)d。观察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切口瘢痕;对照组72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出现线结反应,1例浅表切口感染,4例瘢痕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更短、术后切口渗血量更少、术后至下床时间更短、切口一期愈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手术切口采用可吸收线皮内及皮下连续严密缝合后愈合良好,可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尽早康复。
何森荣罗刚施华军甘伟伟谢贵杰
关键词:老年髋部手术手术切口连续皮内缝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