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小娟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疗效观察
  • 2篇肢体
  • 2篇重复经颅磁刺...
  • 2篇疗效
  • 2篇经颅磁刺激
  • 2篇磁刺激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电针
  • 1篇电针结合
  • 1篇动功
  • 1篇虚拟现实
  • 1篇虚拟现实技术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腰肌
  • 1篇腰肌劳损
  • 1篇引流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机构

  • 7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洪小娟
  • 2篇刘惠宇
  • 2篇鲍晓
  • 1篇林献青
  • 1篇朱丽芳
  • 1篇王日升
  • 1篇张雪梅
  • 1篇古晓琳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作业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作业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因子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洪小娟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恢复期炎症因子
电针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电针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电针治疗,研究组30例淋巴引流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与健侧排出水体积差值、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总被动关节活动度(TPM)。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患侧与健侧排出水体积差值、 Fugl-Meyer评分、BI指数及T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患侧与健侧排出水体积差值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及TPM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有效改善患侧上肢肿胀和疼痛情况,提高上肢肢体功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洪小娟
关键词:偏瘫肩手综合征电针日常生活能力
碳素光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试验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验证Yw-0828型碳光子治疗仪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有效性及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使用Yw-0828碳光子治疗仪照射腰背部肌肉疼痛处,网罩门距离患部15-20cm;每日1次,30min,次,10d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北京金豪J48A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电极并置于患者腰背部疼痛处,20min/次,每日1次,10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后VSA评分值较对照组降低显著,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Yw-0828型碳光子治疗仪对慢性腰肌劳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认为该产品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
朱丽芳刘惠宇罗津宁张林剑王日升洪小娟
关键词:腰肌劳损视觉模拟量表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30例,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VR+ADL组)、B组(3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干预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的评估。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组患者较B组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真实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相结合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利于住院患者平稳安全的向家庭生活过渡。
阮丽英古晓琳张雪梅洪小娟林献青鲍晓
关键词:脑梗死虚拟现实技术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lncRNA SNHG14)、微小RNA-145-5p(miR-145-5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及总分]、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损伤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因子[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miRNA相关指标(lncRNA SNHG14、miR-145-5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MA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F、miR-145-5p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miR-145-5p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加速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血清神经因子、lncRNA SNHG14、miR-145-5p水平。
罗强强洪小娟王清华鲍晓王松洪乐
关键词:脑卒中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度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健侧大脑半球rTMS治疗对重度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度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同时在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层(M1)区使用10Hz rTMS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均采用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及改良Bathrel指数评分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上肢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thr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半球高频rTMS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度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查煌宏刘惠宇洪小娟李秀玲汪永庄颜家燕张耐莲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肢体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联合肌肉效应贴布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肢体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35,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35,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联合肌肉效应贴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及肿胀度、炎性指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及肿胀度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徒手淋巴引流技术联合肌肉效应贴布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肢肿胀,缓解炎性反应。
洪小娟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