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晓琳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康复护理用多功能吞咽锻炼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护理用多功能吞咽锻炼装置,涉及吞咽锻炼装置领域,包括主板,所述组件的正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咬合组件,所述咬合组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舌板,所述压...
- 古晓琳胡韦颉
- 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作用观察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致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过程中肺部感染率及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率为30.0%,实验组肺部感染率为7.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训练总有效率为65.0%,实验组训练总有效率为92.5%,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 温新颜张雪梅古晓琳
-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预见性护理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 2021年
-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30例,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VR+ADL组)、B组(3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干预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的评估。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组患者较B组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真实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相结合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利于住院患者平稳安全的向家庭生活过渡。
- 阮丽英古晓琳张雪梅洪小娟林献青鲍晓
- 关键词:脑梗死虚拟现实技术
-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重建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重建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及床旁说教式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进入到模拟家庭环境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重建室(简称ADL重建室)给予患者情景模拟互动训练。研究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L重建室对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说明在ADL重建室下的情景模拟互动训练是及时、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
- 古晓琳鲍晓林献青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2020年4月1日-2020年11月30日,研究对象为脑卒中偏瘫患者(n=62),根据患者实施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实施良位肢体摆放与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n=28)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良肢位摆放规范合格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良肢位摆放规范合格率为89.29%,对照组为67.6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别为92.86%、70.5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对进行良肢位摆放干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古晓琳林献青阮丽英韩飞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
- 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因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日常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日常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气管套管的撤除率、肺功能[包括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改善情况、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RR、PaO_2、PaCO_2、SaO_2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气管撤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肺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治疗结局及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献青潘丽坤古晓琳李天尹刘惠宇刘翔
- 关键词:脑卒中肺功能障碍
-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真实日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与心理状况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真实日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病患上肢功能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异常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为参考,共98例,采用数字标记方式分成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各49例。常规组运用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技术组在常规上肢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真实日常功能训练。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指标。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各项评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技术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得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传统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是专项训练,具有明显的康复治疗局限性,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真实日常功能训练是当前使用效果较好、使用范围较广、临床实证结果较佳的一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针对性康复治疗手段,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陈姣梁万添汤周全梁丽古晓琳
-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功能康复
- 间歇性管饲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间歇性管饲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歇性管饲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4周后进行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并观察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GUSS、SSA和FOI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35.9%(P<0.05)。结论:间歇性管饲联合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阮丽英古晓琳张雪梅朱维丽刘惠宇林献青鲍晓
- 关键词:吞咽障碍迷走神经刺激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