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文英
作品数:
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嵘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刘璐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马瑞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马驰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李轶雯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新生儿
1篇
新生儿抚触
1篇
新生儿期
1篇
性别偏好
1篇
正常儿
1篇
正常儿童
1篇
社会
1篇
社会交往
1篇
母子
1篇
交往
1篇
孤独症
1篇
儿童
1篇
抚触
1篇
ASD
1篇
DISORD...
1篇
催产
1篇
催产素
1篇
AUTISM
机构
2篇
北京大学
作者
2篇
张嵘
2篇
梁文英
1篇
徐新杰
1篇
王冬青
1篇
李轶雯
1篇
吕玲
1篇
马驰
1篇
马瑞
1篇
刘璐
传媒
2篇
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6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新生儿期母子隔离与抚触刺激对成年后大鼠社会交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大鼠新生儿期母子隔离(NI)和新生儿期抚触刺激(NTS)对成年后社交行为,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的催产素(OXT)、精氨酸后叶加压素(AVP)表达神经元数量的影响。方法将78只大鼠分到正常对照(SFR)组、母子隔离(NI)组、抚触刺激(NTS)组,于新生儿期进行相应干预,待大鼠成年后进行社会交往能力测试及神经元数量测定。结果大鼠新生儿期间的母子隔离对成年后的社交行为有不良影响,且这种行为改变在子代雌鼠的社会交往及同性社会交往时的缺陷更加明显。NI组雌鼠OX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在PVN的大细胞区域显著下降,AV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在PVN的大小细胞区域亦显著下降。新生儿期抚触刺激可部分逆转这些行为和分子上的变化。在雌鼠中PVN的OXT和AV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数量与社交行为呈正相关(r^2=0.277,P=0.044;r^2=0.325,P=0.017)。结论新生儿期母子隔离和抚触刺激可能通过PVN的OXT/AVP系统,对雌鼠的社交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安勇博
梁文英
李轶雯
刘璐
王冬青
戴笑颜
马驰
钱驿
马瑞
丁瞳
张嵘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催产素
孤独症与正常儿童幼儿期亲子间分离事件和亲密行为与儿童玩耍方式的差异研究
2016年
目的:探索孤独症与正常儿童幼儿期经历亲子分离事件和亲密行为及儿童玩耍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116例孤独症儿童为孤独症组,92例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为正常组。采用自编儿童幼儿期成长环境调查表,对两组儿童入3岁前的成长环境与玩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组在“亲子长期分离”(18.1%)、“不与陌生儿童玩耍”(91.4%)、“偏好与异性玩耍”(20.7%)方面均高于正常组(6.5%、32.6%、6.5%),在“亲子间亲密动作”(21.8%)方面低于正常组(47.8%)。孤独症女童幼儿期经历“亲子长期分离”(36.8%)多于孤独症男童(14.4%)。结论孤独症儿童家庭幼儿期经历亲子分离事件更多,并呈现更少亲子间亲密行为,且孤独症女孩家庭更为明显。孤独症儿童与陌生儿童玩耍异常,尤其表现为同性交往下降。
梁文英
安勇博
丁瞳
徐新杰
吕玲
魏青云
李黎
张嵘
关键词:
孤独症
AUTISM
DISORDER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