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耀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新生儿先天性板层状鱼鳞病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先天性板层状鱼鳞病新生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呈羊皮纸样,STS基因检测发现患儿TGM1基因存在c.1267C>A、c.790C>T复合杂合变异,均为错义变异,其中c.1267C>A为未报道过的变异,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很快死亡。
- 林建丰王宪耀
- 关键词:板层状鱼鳞病
- 人类胚胎肌肉细胞体外自发恶性转化细胞系抑癌基因的改变
-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可以发生自发恶性转化,现机制未清,其可能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关。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人类胚胎肌肉细胞长期培养可发生自发恶性转化,并获得6个永生化细胞系(来源于不同遗传背景)。 实验目...
- 王宪耀
- 关键词:抑癌基因
- 文献传递
- 赤道几内亚恶性疟原虫分离株抗药分子标志物Pfmdr1和Pfcrt十年趋势分析
- 2024年
- 为了研究赤道几内亚恶性疟原虫多药耐药性蛋白1(Pfmdr1)基因和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fcrt)基因的突变基因型和突变趋势走向特征.从非洲赤道几内亚采集2011-2022年恶性疟原虫感染者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扩增Pfmdr1和Pfcrt基因,结合Sanger测序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利用Snapgene 6.0.2对DNA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相关突变位点,并用Haploview 4.2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表明赤道几内亚恶性疟原虫耐药基因Pfmdr1和Pfcrt的突变比例降低,并且野生型寄生虫种群数量超过突变种群.由此说明赤道几内亚停止使用氯喹(CQ),并将青蒿琥酯-阿莫地喹(ASAQ)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是有效的.
- 韦思琪黄嘉彤林丽云刘亚群郑玉忠罗秋兰王珩王宪耀林敏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疟疾
- PfAgo蛋白介导的EB病毒新型检测系统
- PfAgo蛋白介导的EB病毒新型检测系统,属于病毒新型检测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早期诊断EB病毒对IM患儿疾病控制和预防至关重要,而传统PCR的优点是不依赖昂贵的仪器,但其结果读取不方便的问题,发明包括DNA提取;PfAgo...
- 王宪耀
- IgE和CD23表达水平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gE和CD23表达水平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2例肾病综合症患儿以及13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gE水平和CD23阳性细胞率.结果 肾病综合症患儿的IgE表达水平和CD23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儿童,IgE水平:(452.5±239.7) vs.(132.6±105.5),P<0.01; CD23阳性率:(16.6±7.6)vs.(5.2±3.9),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激素耐药型患儿的IgE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的患儿,治疗前:(462.9±321.2)vs.(382.1±269.0),P<0.05;治疗后:(246.7±182.1)vs.(171.7±107.9),P<0.05.激素耐药型患儿的CD23阳性细胞率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激素敏感型的患儿,治疗前:(19.3±6.4)vs.(15.6土7.7),P<0.05;治疗后:(12.2±8.5)vs.(6.1± 4.3),P< 0.01.并且,患儿的IgE水平与CD23阳性率呈正相关(r=0.605,P<0.0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血清IgE表达和CD23阳性细胞的免疫功能紊乱,且与激素敏感型患儿相比,激素耐药型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在治疗前、后均更明显.联合检测外周血IgE水平和CD23阳性细胞率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 林荣华綦巧雯林明祥王宪耀郭予涛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儿童IGECD23
- 粤东地区2019~2022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分析粤东地区2019~2022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2年10月期间咽拭子标本(来源均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至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患儿)3052份,提取病原体核酸,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后,进行15种(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筛查,将其分为单纯DNA病毒组、单纯RNA病毒组、单纯细菌组、单纯肺炎支原体组、混合DNA和RNA病毒组、混合病毒和细菌组、混合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或细菌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结果、各组的性别构成情况,比较各年龄段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情况、月份分布情况。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3052份,其中阳性2714份,阴性338份,呼吸道感染阳性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疾病类型、月份分布和就诊时体温与呼吸道感染阴性患儿有统计学差异(P<0.05)。2714例呼吸道感染阳性患儿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巨细胞病毒759例,检出率为28.0%。271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男性1643例(60.5%),女性1071例(39.5%)。同一病原体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单纯DNA病毒、单纯RNA病毒、单纯细菌、混合DNA和RNA病毒、混合病毒和细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单纯DNA病毒组、单纯RNA病毒组、单纯肺炎支原体组、混合DNA和RNA病毒组、混合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或细菌组7~9月发病率最高,分别为45.3%、40.7%、46.9%、43.9%、47.4%,单纯细菌组、混合病毒和细菌组4~6月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9.3%、29.3%。结论粤东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为主;发病率男性均比女性高;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单纯DNA病毒、单纯RNA病毒、单纯细菌、混合DNA和RNA病毒、混合病毒和细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 黄林家陈良凤王宪耀赵奕怀林明祥蔡锐涛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出率
- FcγRⅡ表达水平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性的研究
- 2018年
- 探讨外周血FcγRⅡ表达水平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ITP患儿以及14例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病例组根据血小板水平及临床症状分为单用糖皮质激素组(GC组)、单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组(IVIG组)及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组(GC+IVIG组),治疗完成后第2天使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结果 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25.63±9.74)%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儿童(10.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组和GC+IVIG组免疫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27.78±9.85)%比(17.43±5.76)%、(31.84±10.09)%比(27.07±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VIG组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改变[(25.50±8.92)%比(27.13±6.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相关,GC及IVIG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影响血小板的破坏从而起到治疗效果。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表达在儿童ITP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郭予涛綦巧雯王宪耀林明祥吴相思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免疫治疗
- 人类胚胎肌肉细胞体外自发恶性转化抑癌基因的改变
- 2008年
-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肌肉源性自发恶性转化细胞系抑癌基因的改变.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CR,PCR产物直接测序研究该类细胞系抑癌基因p16,p15,MTAP(甲硫氨酸磷酸化酶)和p53基因及蛋白的改变.结果:在染色体9p21处存在纯合性片段缺失,包括p16,p15及MTAP;对p53基因突变率高发的外显子7,8及内含子7测序发现存在范围较大的突变,外显子突变率高达13%,皆为点突变,而内含子变异更甚,包括小片段缺失、插入、移位及点突变,其几与正常p53序列无明显相似性,在测序的6个细胞系中(含5个不同遗传背景)突变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多种抑癌基因的变异在正常胚胎肌肉细胞自发恶性转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王宪耀李文玉陈强郑佳坤周海鹰黄革马廉林广裕黄天华杨立业
- 关键词:恶性转化肉瘤染色体9P21P53基因
-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无乳链球菌(GBS)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78例,按脑脊液及血培养结果分为GBS组15例(19.23%)及非GBS组63例(80.7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与非GBS组比较,GBS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异常、少哭少吃、反应低下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组意识改变、肢体抖动、抽搐及肌张力改变发生率高于非GBS组(x^2=9.286,P=0.002;x^2=4.203,P=0.04;x^2=10.705,P=0.01)。两组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下降、白细胞及蛋白质升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53,P<0.001;Z=-3.338,P=0.001;Z=-5.141,P<0.001;Z=-3.740,P<0.001)。GBS体外药敏试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0%,青霉素可作为经验性用药。结论 GBS脑膜炎起病隐匿,神经系统表现突出,脑脊液改变显著,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多,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对阳性球菌抗菌效力强、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
- 黄楚君林佳周张利滨王宪耀蔡琍璇林明祥
-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
- 肿瘤干细胞与儿童肿瘤
- 2008年
- 近来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少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分化异常细胞,它能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抵抗或逃避常规抗癌治疗,称为肿瘤干细胞。小儿恶性肿瘤的大多数治疗方案只能针对整体增殖期的肿瘤组织而非肿瘤干细胞,这是大多数患儿在治疗缓解后常常复发、转移、继发其他肿瘤的原因,给彻底治愈带来困难。因此,深入认识和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扼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干细胞与儿童肿瘤的研究进展。
- 王宪耀杨立业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肿瘤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