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导管
  • 1篇心导管插入
  • 1篇心导管插入术
  • 1篇心脏
  • 1篇心脏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药膳
  • 1篇药膳调理
  • 1篇药膳食疗
  • 1篇造影
  • 1篇食疗
  • 1篇术前
  • 1篇体质辨识
  • 1篇缺损
  • 1篇综合征
  • 1篇介入

机构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徐秋霞
  • 1篇张戈军
  • 1篇蒋世良
  • 1篇金敬琳
  • 1篇赵广香
  • 1篇宋会军
  • 1篇陈军
  • 1篇徐仲英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选择失败患者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资料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选择失败患者的术前心脏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再分析,寻找封堵器选择失败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医院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曾经更换封堵器且于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的40例成年患者,再次分析其术前CT血管造影资料。评估图像质量,将其分为4级:优(Ⅰ级),良(Ⅱ级),不良(Ⅲ级),差(Ⅳ级)。重新测量缺损大小,利用标准测量方法确定缺损长径与短径及等效圆直径,并与术前CT报告上缺损测量结果及成功封堵后封堵器腰部直径(参考标准值)对比。结果共40例患者术中曾更换封堵器,其中38例术中更换封堵器后手术成功,2例转外科手术修补。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Ⅰ级者1例,Ⅱ级者17例,Ⅲ级者13例,均为冠状动脉三阶段注射模式;Ⅳ级者9例,其中肺动脉扫描模式2例,主动脉扫描模式1例,冠状动脉扫描模式下多发缺损4例,2例心腔内CT值过低,缺损大小无法测量。对于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为Ⅰ-Ⅲ级能满足基本缺损测量且成功行介入治疗的29例患者,标准化测量值与术前CT报告测量值对比,差值为(3.74±5.32)mm;将标准化测量值和术前CT报告测量值分别与参考标准值相比,前者与参考标准值的差值更小[(-3.51±2.68)mm],相关性更强(相关系数0.94,P〈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及测量方法不规范是影响房间隔缺损评估的一项因素,规范化的CT血管造影检查及测量能有效避免术中更换封堵器。
徐秋霞金敬琳宋会军张戈军徐仲英蒋世良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术入后的体质辨识与药膳调理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中医体质特点及应用中药膳食调理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患者180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筛选出两种优势体质各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膳食调理,随访12个月,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体质变化和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ACS介入患者体质类型经中医体质评估系统测定,以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经中药膳食调理治疗后症状评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药膳治疗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质和气虚质为ACS术后1年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中药药膳调理较一般治疗能更好的干预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体质、气虚体质的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徐秋霞赵广香陈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体质辨识药膳食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