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跃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脏毒性
  • 1篇脏毒
  • 1篇细胞
  • 1篇肌细胞
  • 1篇安全性评价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1篇王三龙
  • 1篇汪巨峰
  • 1篇张颖丽
  • 1篇马跃
  • 1篇赵亚
  • 1篇唐文
  • 1篇张真真

传媒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适合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的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ESC-CM)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研究选用不同种类的心脏毒性药物:蒽环类抗癌药阿霉素(0.2,1,5,10和20μmol·L^(-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0.2,1,5,10和20μmol·L^(-1))、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0.001,0.01,0.1,1和10μmol·L^(-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0.1,0.3,1,3和10μmol·L^(-1)),分别与hESC-CM孵育,采用实时细胞分析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实时监测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振幅、规则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在给药前后的变化,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A的心脏毒性。结果:阿霉素各浓度与hESC-CM共同孵育时,细胞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搏动规则指数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20μmol·L^(-1)的伊马替尼抑制hESC-CM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搏动规则指数和线粒体膜电位;异丙肾上腺素降低hESC-CM的搏动振幅、升高其搏动频率,但此作用具可逆性,对搏动规则指数、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维拉帕米迅速降低hESC-CM的搏动振幅、搏动频率,但此作用具可逆性,细胞的搏动规则指数、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变化。测试化合物A和其阳性对照药托法替尼对hESC-CM的影响类似,对搏动振幅的抑制作用成浓度时间相关性,对搏动频率、搏动频率规则指数也有明显的作用,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可以建立一种可行的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结合实时细胞分析法以及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可快速、灵敏、准确的评价药物的心脏毒性。
张真真王三龙赵亚唐文张颖丽马跃汪巨峰
关键词:心脏毒性安全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