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婧

作品数:17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血管
  • 5篇磷酸二酯酶
  • 4篇动脉
  • 4篇细胞
  • 3篇血管疾病
  • 3篇炎症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鸟苷
  • 3篇磷酸
  • 3篇环磷
  • 3篇环磷酸鸟苷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血管
  • 2篇抑制药
  • 2篇衰竭
  • 2篇主动脉
  • 2篇磷酸二酯酶4
  • 2篇磷酸二酯酶5
  • 2篇磷酸二酯酶抑...

机构

  • 1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7篇王婧
  • 7篇高冉
  • 3篇张田甜
  • 2篇闫莉
  • 2篇李瑶
  • 1篇马超
  • 1篇王雪
  • 1篇黄付敏
  • 1篇王婧
  • 1篇靳洪涛
  • 1篇杨洋
  • 1篇任梦
  • 1篇崔杏杏

传媒

  • 7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皮祖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0 mmHg,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3 Wood units的一种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1])。PH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肺小血管结构和血管壁细胞功能变化导致的肺血管重塑,从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下降乃至右心衰竭,最后患者死亡^([2])。
李晋秋舒婷王婧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内皮祖细胞干细胞移植
沉默Fcgr3降低SiO_(2)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炎性因子表达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沉默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Ⅲ(FcγRⅢ)对SiO_(2)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系MH-S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Fcgr3 shRNA的慢病毒质粒;人胚肾细胞系293T培养包装产生慢病毒;慢病毒感染沉默MH-S中的FcγRⅢ,并筛选稳定感染的细胞。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H-S巨噬细胞系中FcγRⅢ的mRNA和蛋白表达。将MH-S细胞分为MH-S+sh-NC、MH-S+SiO_(2)+sh-NC、MH-S+sh-Fcgr3和MH-S+SiO_(2)+sh-Fcgr3,其中SiO_(2)处理条件为100 mg/L连续刺激12 h。通过qPCR检测炎性因子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性因子的含量,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结果包装慢病毒并感染细胞后建立稳定沉默Fcgr3的MH-S细胞系,稳定转染细胞中FcγRⅢ的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SiO_(2)刺激后Tnf、Il1b和Il6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P<0.05),沉默Fcgr3后炎症因子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SiO_(2)刺激后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明显升高(P<0.05),沉默Fcgr3后炎症因子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沉默Fcgr3能够降低SiO_(2)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李晓娜齐先梅张田甜王婧
关键词:炎性因子
炎性细胞和主动脉固有细胞在主动脉夹层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23年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造成正常主动脉壁分离,形成真假腔的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尽管发病率低,但发病突然,且病死率极高。主动脉夹层的诱因错综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主动脉壁结构异常、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有关。该文重点整理了炎性细胞和主动脉固有细胞在主动脉夹层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冯小航樊天斐侯杨峰郭文钧高冉王婧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
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在八年制医学生双导师制中的角色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在临床八年制医学生中实行双导师制的角色、优劣势和面临的问题。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参与双导师制的青年教师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和存在的问题。结果基础医学青年教师在八年制医学生实施双导师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遴选学生和辅导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同时他们希望在双导师制度上有所改进,包括提高基金支持和薪酬待遇等。结论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是参与临床八年制医学生双导师制的主要力量,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和院校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发其在双导师制中的积极性。
王婧闫莉李瑶
关键词:双导师制青年教师
磷酸二酯酶4抑制药在炎症和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0年
磷酸二酯酶4(PDE4)是治疗多种肺部疾病的有效治疗靶标。目前已研发出多种PDE4抑制药,分别被批准用于治疗炎性气道疾病、银屑病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炎症是许多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且PDE4抑制药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重点整理了PDE4抑制药在炎症及血管疾病中的功能及应用,为PDE4抑制药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樊天斐高冉郭文钧王婧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4抑制药炎症血管疾病肺部疾病
腹主动脉瘤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最高危的血管退化性疾病之一,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由于薄弱的动脉管壁无法承受血流冲击,导致动脉瘤壁破裂,引起的猝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腹主动脉瘤认识的进步,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增多,该疾病的确诊率已大大提高,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知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吸烟、性别、氧化应激、基质蛋白酶、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最新的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腹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腹主动脉瘤与白细胞相关的炎症反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高冉任梦李瑶崔杏杏王婧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22年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eart failure,HF),是由于结构或功能性心脏异常引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慢性进行性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肺循环淤血、心排血量降低和体循环淤血,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降低(HF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或保留(HF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1]。
曾玉郭文钧樊天斐冯小航高冉王婧
关键词:心力衰竭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环磷酸鸟苷
代谢重编程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组严重的进行性心肺疾病,肺血管收缩、肺中小动脉重构及原位血栓形成引起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2]。目前认为促进PH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是血管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或抗凋亡[3],同时血管收缩、炎症及纤维化也参与其中[4-5]。PH患病人数庞大,发病率逐年升高[6],由于对PH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不全,目前尚无治愈方法[7]。代谢重编程通过供给能量、生物合成中间物和还原性物质,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稳态并保证生物分子合成,使细胞呈现增殖、迁移以及抗凋亡的肿瘤样恶性表型,导致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肥厚,加速PH的发生发展[7]。
齐先梅罗娅王婧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创新管理机制助推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被引量:10
2023年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是医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追求。如何真正把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融入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机制。本文从教育管理主体教师的视角提出了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助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建议。
黄付敏何舒雅王婧
关键词:医学院校
中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2022年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最初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侧重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促进机制。中国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起步虽较晚,但在教育部的推动下自2012年开始逐步发展,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近20年国内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运行机制,比较国内外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情况,并提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思路,为未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高冉黄付敏王婧
关键词:高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