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冬小麦产量与群体整齐度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以12个冬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收获后分析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群体整齐度。探究有显著差异性状遗传力及群体整齐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结果表明,穗长整齐度和穗粒数整齐度与小麦产量及千粒重显著相关。育种过程中,通过提高冬小麦穗长和穗粒数整齐度增加冬小麦产量是有效途径。
- 李卓夫程子航王璐陈露王晓楠付连双宋永超
- 关键词:冬小麦群体整齐度产量性状农艺性状
- 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分蘖节低温抗氧化效应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冷冻逆境中清除活性氧(ROS)对小麦抗寒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3个抗寒性不同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济麦22和中国春),通过人工冷冻和田间越冬试验,分析不同冷冻温度下分蘖节中抗氧化物及H_2O_2、MDA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分蘖节H_2O_2含量持续上升,抗寒性强小麦品种H_2O_2含量较低;在<-10℃之前MDA含量快速上升,表现应激反应,降低至较低水平,深度冷冻时含量上升,抗寒性强品种MDA含量低于不抗寒品种;分蘖节中POD酶活性和GSH含量在较高水平持续时间长,抗寒品种高于不抗寒品种;SOD和CAT酶活性均快速上升后持续降低,CAT酶活性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在APX酶活性与ASA含量上,品种间差异在田间试验中保持至12月14日。H_2O_2含量持续上升与CAT和SOD酶活性下降有关。各抗氧化物质均可防止脂质过氧化,利于增强小麦抗寒性。小麦抗氧化物质遗传差异可作为培育强抗寒冬小麦品种选择依据。
- 李卓夫宋永超陈露王晓楠付连双刘鑫
- 关键词:小麦品种抗寒性抗氧化物质H2O2
- 寒地冬小麦不同品种越冬期组织结构的差异被引量:3
- 2016年
- 冻害在冬小麦越冬期间能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并导致减产甚至绝产。为深入了解冬小麦的抗寒机制,通过调查统计以及显微观察,比较了冬小麦不同抗寒性品种东农冬麦1号(强冬性)、Nostar(半冬性)和济麦22(弱冬性)在黑龙江等高寒地区越冬期间分蘖节形态结构和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枯死度、返青率的冬小麦品种的生活习性、冬前分蘖、叶距、叶宽和分蘖节维管束的分布比例皆存在显著性差异。东农冬麦1号冬前分蘖数、返青率、分蘖节维管束分布比例较高,枯死度、叶距、叶宽较小,生长锥下方的15层细胞较小,组织结构紧密,生长锥外形为敦胖形;东农冬麦1号和Nostar在越冬前维管束组织较完整,济麦22的维管束呈现破损。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与冬前分蘖数、维管束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 李敏敏李卓夫王晓楠付连双宋永超王璐
- 关键词:寒地冬小麦越冬显微结构
- 寒地冬小麦叶片中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对其穗分化进程的影响
- 2016年
- 营养物质的含量及组成影响着小麦的穗分化进程。为分析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对冬小麦穗分化过程的影响,以熟期不同的5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穗分化过程进行取样,测定不同时期冬小麦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在抽穗期相对于伸长期明显降低;果糖含量在单棱期最高;药隔形成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随后降低。由此得出,穗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可溶性糖的消耗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先积累后消耗,穗分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抽穗期发生的早晚,药隔形成期蔗糖和果糖的比值越大,抽穗可能越早。
- 王璐程子航宋永超王晓楠付连双李卓夫陈露
- 关键词:冬小麦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穗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