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亮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树鼩
  • 7篇亚种
  • 7篇瑶山
  • 5篇教学
  • 4篇医学免疫
  • 4篇医学免疫学
  • 4篇免疫学
  • 3篇细胞
  • 3篇耐药
  • 2篇院校
  • 2篇肉瘤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生物学特性研...
  • 2篇思维
  • 2篇中医
  • 2篇中医院校
  • 2篇组织病理
  • 2篇组织病理学
  • 2篇西黄胶囊
  • 2篇临床教学

机构

  • 23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梁亮
  • 11篇冷静
  • 6篇运晨霞
  • 5篇肖健
  • 4篇屈泽强
  • 4篇农清栋
  • 3篇黄国东
  • 3篇韦海宏
  • 2篇彭丽珊
  • 2篇刘显
  • 2篇杨洋
  • 2篇王登嵘
  • 1篇苏齐鉴
  • 1篇黄宏妙
  • 1篇黄正团
  • 1篇黄美芳
  • 1篇张晓龙
  • 1篇王婷
  • 1篇郭天宇
  • 1篇韦维

传媒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内科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轻工科技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黄丸/胶囊联合现代医学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GLOBOCAN2020相关数据提示,结直肠癌占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的10%,胃癌占5.6%,肝癌占4.7%,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认识和治疗已有数千年历史,认为瘀血、热毒、痰饮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西黄丸/胶囊是中医清热活血解毒名方,目前常联合现代医学手段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多种证据表明西黄丸/胶囊与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方法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有增效减毒等作用。本文叙述西黄丸/胶囊联合现代医学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和相关实验室研究,为进一步进行西黄丸/胶囊联合现代医学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参考。
梁亮甘芷川何妍婷张顺荣莫娟梅凌雅莉
关键词:西黄丸西黄胶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用于同时定量检测HBV cccDNA和HBV rcDNA的核酸组合、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同时定量检测HBV cccDNA和HBV rcDNA的核酸组合、试剂盒及方法,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核酸组合包括:跨越所述HBV rcDNA负链上的缺口的简并引物,所述简并引物如SEQ IDNo.1...
杨庆利李海梁亮
一例瑶山亚种树鼩原发多形性脂肪肉瘤的诊断
2023年
在常规饲养5年的老龄雌性瑶山亚种树鼩中发现1例背腹部近髋关节处自发一大肿块。大体观察发现,该瘤体巨大,表面皮毛完整,未发生溃烂;该患病树鼩行动不便,精神状态尚可。异氟烷(2%~4%)吸入麻醉后,采血法安乐死,解剖剥离瘤体,肿瘤边界不清,向周围组织浸润。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可见小灶多形性及大片脂肪母细胞,多形性肉瘤区域主要由异型的上皮样细胞组成,核分裂易见;脂肪母细胞大小显著不同,可见较多多形性脂肪母细胞,细胞体积大,核深染、畸形,边缘见压迹,胞质见多泡状脂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小灶多形性脂肪母细胞S-100阳性,Ki-67较高比例阳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综合诊断该例树鼩的自发肿瘤为多形性脂肪肉瘤。
李竹欣梁亮曹颖颖翟珊珊戴颖涵何夏陶俊宇冷静唐海波
关键词:多形性脂肪肉瘤组织病理学
瑶山亚种树鼩源嗜水性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唐海波运晨霞梁亮梁亮黄正团曹颖颖黄正团
关键词:树鼩RRNA耐药基因
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迁移以及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迁移以及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确定西黄胶囊和西妥昔单抗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划痕法和侵袭小室法检测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凋亡、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使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锌指蛋白232(ZNF3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西黄胶囊和西妥昔单抗对HCT-116细胞活力最佳抑制时间是72 h,IC 50分别为5.28%和170.20 mg/L。与对照组相比,西黄胶囊和西妥昔单抗增加HCT-116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HCT-116细胞迁移以及侵袭(P<0.05)。与单独使用西黄胶囊或西妥昔单抗相比,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对HCT-116细胞的促凋亡效果和对迁移以及侵袭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P<0.05)。蛋白质印迹技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黄胶囊和西妥昔单抗促进HCT-116细胞的BAX表达(P<0.05),抑制BCL2、MMP2、MMP9、ZNF320、VEGA、GSK3B、NRF2、HO-1的表达(P<0.05)。此外,与单独使用西黄胶囊或西妥昔单抗相比,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可能通过抑制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活力、迁移以及侵袭,促进细胞凋亡,且西黄胶囊联合西妥昔单抗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西黄胶囊或西妥昔单抗。
梁亮李成发何妍婷甘芷川韦维潘盛彭雯黄国东
关键词:西黄胶囊西妥昔单抗结直肠癌
中越边境口岸鼠类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调查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中越边境口岸鼠类分布及其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为口岸病媒生物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越边境东兴、宁明、凭祥等8个口岸,采用鼠笼法捕鼠。采用ELISA法和PCR对鼠类自然感染的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鼠疫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 633只鼠类,隶属于3目4科7属14种,其中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的比例分别为51.26%、8.51%和22.78%。ELISA法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样本121份,阳性率7.41%;伯氏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5.82%;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1.53%。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3份、钩端螺旋体核酸7份、巴尔通体核酸12份。结论应加强中越边境口岸鼠类的监测和控制,开展灭鼠工作降低啮齿动物的危害。
万道正杨会敏梁亮何成伟蓝翊文梁中平郭天宇张晓龙
关键词:鼠类病原体
一例树鼩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及细胞生物学特性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实验动物树鼩的原发性肿瘤,为研究毛发上皮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方法将常规自然饲养过程中发现胸腹部长有肿块的1例树鼩麻醉后,手术摘除肿块,肿块组织经石蜡切片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肿瘤细胞进行分离和传代培养。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接种至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每天观察1次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情况,裸小鼠连续观察2个月,树鼩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HE染色显示发病树鼩腹部肿块组织中真皮内基底样细胞整体排列似串花瓣样,形成巢状及条索状且边缘界限清晰的肿瘤;进一步放大倍数后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呈栅栏状、基底状排列,核染色深,细胞质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中CK蛋白强阳性表达,ki-67蛋白呈低比例阳性表达;肿瘤细胞间质中Vimentin强阳性表达,Bcl2和CD10呈低比例阳性表达。分离获得的肿瘤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可传代培养。健康树鼩及裸小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后,均未见肿瘤形成。结论结合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形态结构、病理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综合诊断该例树鼩胸腹部肿块为毛发上皮细胞瘤。
翟珊珊梁亮曹颖颖李竹欣王青陶俊宇运晨霞冷静冷静
关键词:树鼩毛发上皮瘤裸小鼠
BOPPPS教学模式在壮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评估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下的壮医学专业临床教学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壮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人,实验组45人。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教学模式,即PPT宣教结合临床技能实操。实验组采用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方案。最终采用过程评估考核和出科理论考核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和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并通过问卷形式回访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过程评估考核分数和出科理论考核分数分别为91.71、87.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更具有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在培养团队协作、爱伤意识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教学成效。结论 BOPPPS教学模式下的壮医学临床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收益,值得医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推广。
陈姗吕冬宁梁亮吴金桂黄国东
关键词:壮医学临床教学
HIV-1感染者调节性T细胞PD-L1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HIV-1感染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上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外周血Treg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3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及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单个单核细胞(PBMCs),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reg上PD-L1的表达情况,计算Treg频率。结果 HIV-1感染组患者Treg PD-L1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1感染者Treg上PD-L1的表达百分比与外周血CD3+CD4+T细胞中Treg的频率呈正相关(r=0.6305,P<0.01)。结论 HIV-1感染过程中,Treg上PD-Ll表达升高,可能与Treg频率的升高有关。
刘显彭丽珊杨洋王登嵘苏齐鉴梁亮肖健
关键词:HIV-1调节性T细胞PD-L1
滇西树鼩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023年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肝脏和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浅橘黄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产气,产硫化氢等,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肉用仔鸡源沙门氏菌CP082916菌株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树鼩及成年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1.6×106 CFU。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组树鼩和小鼠肺脏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坏死细胞崩解,窦状隙变形或减小,中央静脉淤血,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脾脏部分细胞结构紊乱。【结论】沙门氏菌是引起这次试验滇西树鼩发病的致死原因,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曹颖颖梁亮曾怡蓉钟清华袁小芳唐海波冷静
关键词:沙门氏菌耐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