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超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手术
  • 1篇心内直视
  • 1篇心内直视手术
  • 1篇心内直视术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功能
  • 1篇血肿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预后
  • 1篇直视
  • 1篇直视手术
  • 1篇直视术
  • 1篇中毒
  • 1篇试验结果
  • 1篇手术预后
  • 1篇鼠药
  • 1篇鼠药中毒
  • 1篇糖皮质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蒋迎九
  • 3篇彭超
  • 2篇王强
  • 1篇胥飚
  • 1篇胡文平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鼠药中毒致纵隔血肿误诊纵隔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报道1例鼠药中毒致凝血功能紊乱出现纵隔血肿病例,结合文献对鼠药中毒、纵隔血肿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进行探讨。
胡文平王强陈应凯谢贤峰彭超蒋迎九
关键词:纵隔血肿鼠药中毒文献复习纵隔肿瘤误诊凝血功能紊乱
体外循环术中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并无必要: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被引量:1
2016年
体外循环是安全开展心内直视手术的必备基础技术,但其本身所触发的机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却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由于糖皮质激素对炎性反应具有明确的抑制效应,因此从理论上讲,对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高风险患者,在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获得较好的手术预后。作者设计的本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实验,旨在评估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
Whitlock RPDevereaux PJTeoh KH彭超蒋迎九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心内直视术炎性反应手术预后
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最大呼气流量的变化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其影响。方法:180例风心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A)、对照组(B),每组90例,术前A、B两组组内分别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别为Ⅱ级、Ⅲ级、Ⅳ级分组,按年龄段小于40岁,40~60岁,60岁以上3个年龄段分组;A、B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术中均予甲级强的松龙1 000mg,A组术后第1、2、3天,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B组术后前3d不予以激素;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早7点血清皮质醇浓度,用科卡PEF-3峰速仪测定各对应的下午4点PEF值,比较在激素干预下不同心功能级别及不同年龄分层患者中围手术期PEF动态变化,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A、B两组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未见明显差别;A、B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3天PEF值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5、7天干预组较对照组PEF明显增高(P〈0.05);不论心功能如何分级,干预组术后第5、7天PEF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年龄分组之间,60岁以下的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激素可增加术后第5、7天PEF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其以上的患者,激素的应用可以增加PEF值,但PEF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风心病体外循术瓣膜替换术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未加重皮质醇分泌节律的紊乱;风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激素的应用可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PEF值。
王强彭超胥飚陈应凯刘昱兵蒋迎九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最大呼气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