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亚辉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断层显像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再灌注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计...
  • 1篇正电子发射计...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青壮年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葡萄糖
  • 1篇显像
  • 1篇腺癌
  • 1篇脑缺血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4篇胡亚辉
  • 3篇吴静
  • 3篇刘保平
  • 3篇李莎
  • 2篇韩星敏
  • 1篇李彦鹏

传媒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节病^(18)F-脱氧葡萄糖PET/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总结结节病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T,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40例结节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结果 40例^(18)F-FDG PET/CT影像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34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位于JACC-UICC标准分区4R区40例,10R区40例,7区34例,10L区30例,5区24例;胸内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24.0~57.6(34.1±8.5)Hu,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5.4~28.2(20.8±6.2);淋巴结内见轻度钙化2例,未见明显融合、坏死及侵犯血管;36例见肺部结节,结节SUVmax 1.8~6.5(4.4±1.9),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2例,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22例,肺内磨玻璃影6例,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26例;有腹盆腔淋巴结肿大26例,皮下结节或肌间软组织受累20例,脾脏受累4例,双膝关节受累2例。结论结节病^(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李莎吴静胡亚辉韩星敏刘保平
关键词:结节病肺外表现^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Ⅳ期肺腺癌初诊时转移特征和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初诊Ⅳ期肺腺癌患者转移的主要特征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160例经病理和全身成像证实的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胸部淋巴结134例(83.8%)、肺/肺淋巴管101例(63.1%)和胸膜/心包71例(44.4%)。160例肺腺癌中位生存期为18.0个月,1、2、3 a生存率分别为64.6%、30.8%、2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胸部淋巴结有无转移、胸膜/心包有无转移、腹部/盆腔有无转移、颈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有无用TKI治疗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肺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分化程度(OR=2.648,95%CI=1.689~4.150)、颈部/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OR=2.517,95%CI=1.358~4.664)、腹部/盆腔是否转移(OR=2.005,95%CI=1.203~3.342)、胸部淋巴结是否转移(OR=1.972,95%CI=1.067~3.645)、是否用TKI治疗(OR=1.694,95%CI=1.073~2.675)、胸膜/心包是否转移(OR=1.664,95%CI=1.050~2.637)。结论:Ⅳ期肺腺癌有独特的转移特征;肿瘤分化程度,颈部/腋窝淋巴结、腹部/盆腔、胸部淋巴结、胸膜/心包是否转移,是否使用TKI治疗,可作为Ⅳ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李莎吴静胡亚辉韩星敏刘保平李彦鹏
关键词: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甲状腺质量和摄^(131)I率比值对青壮年Graves病^(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131)I剂量治疗青壮年Graves病(GD)时甲状腺质量和摄^(131)I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GD患者^(131)I治疗效果,男25例,女54例,年龄20~30岁,给予每克甲状腺组织3.7 MBq固定量,经剂量计算法获得^(131)I总剂量,治疗后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甲状腺功能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痊愈(正常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未愈(仍为甲状腺功能亢进,需再次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质量和摄^(131)I率等指标,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1)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率82.3%(65/79),未愈率17.7%(14/79),有效率为97.5%(77/79)。(2)治疗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值分别为1 875.654、1 198.211,均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升高(H=188.366,P<0.05)。(3)疗效在甲状腺质量和摄^(131)I率比值(UR)上有统计学差异,甲状腺质量30~50 g组治愈率(94.6%)高于<30 g(83.3%)和>50 g(41.2%)组(χ2=21.970,P=0.000)。UR(4 h/24 h)≤0.85时治愈率(85.9%)高于UR(4 h/24 h)>0.85时(50.0%)(χ2=4.136,P=0.030)。结论个体化剂量计算法^(131)I治疗青壮年GD有较高的首次治愈率,当UR>0.85及甲状腺质量>50g时,应谨慎询问病史,参考有关因素进行剂量调整以提高首次治愈率及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李莎刘保平吴静胡亚辉
关键词:格雷夫斯病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质量
大车前苷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调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脑损伤
2024年
目的:探讨大车前苷(PMS)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的脑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CI/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CI/R)组、CI/R+PMS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大鼠脑功能进行评估;免疫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结构变化;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R组大鼠跳台犯错次数、脑含水量及神经学评分显著升高,新异臂进入次数显著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破坏明显,尼氏小体数量显著减少;caspase-3、caspase-9及Bax/Bcl-2表达显著上调;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与CI/R比较,PMS中、高剂量组大鼠跳台犯错次数、脑含水量及神经学评分显著降低,新异臂进入次数显著增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破坏减弱,尼氏小体数量增加;caspase-3、caspase-9及Bax/Bcl-2表达显著下调;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大车前苷可改善CI/R大鼠脑组织损伤、逆转受损的脑功能,其机制与减轻NF-κB p65激活和氧化应激有关。
夏俊博冯玉龙郑薇薇李宁夏士伟胡亚辉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氧化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