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卫生村创建对赣州市农村环境卫生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卫生村创建对赣州市农村环境卫生的影响,为有关部门制订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赣州市选择11个卫生村和89个非卫生村,每个村随机抽取5户调查户,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现场访谈、问卷填写等方法收集数据及资料。结果调查显示,卫生村在保洁员数量、公用垃圾桶配置密度、河道沟渠清洁状况、卫生厕所覆盖率、公厕设置比例、粪便无害化处理、集中式供水覆盖率、病媒生物孳生地等方面优于非卫生村,在环境经费投入、灭四害工作、生活污水处理比例、污水排放地点、垃圾丢弃地点等方面与非卫生村无明显差异,而在村民喝水、洗手、秸秆焚烧习惯上则不如非卫生村。结论卫生村创建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厕行动、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洁人力资源配置、垃圾桶配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但在灭四害工作、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忽视了村民生产生活行为的健康教育。
- 郑志鹏袁志平金美兰刘芬
-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卫生厕所垃圾处理污水处理
- 赣州市农村饮用水与介水传染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1—2014年,按照分层随机原则每年选择6~11个县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调查与监测,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同期监测地区介水传染病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水质与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1—2014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25.07%,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5.83%、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7,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6.66%、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6,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66.05%、59.22%。介水传染病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阿米巴性痢疾、副伤寒病例数分别占83.71%、15.08%、0.54%、0.45%、0.19%、0.04%。菌落总数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422,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赣州农村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多数集中式供水厂工艺简易;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微生物指标超标;介水传染病以其它感染性腹泻居多,其次是细菌性痢疾,水微生物指标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呈正相关。
- 袁志平李建华姚玉斌胡晓军雷琼杨静李会鹏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介水传染病其它感染性腹泻
- 赣州市2018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赣州市2018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乙型肝炎报告个案信息。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法分析赣州市2018年乙型肝炎疫情监测数据,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赣州市2018年总报告乙型肝炎99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5.34/10万,发病数占总人口的0.12%,病死率为0.07%(7/9906)。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0岁发病率较高,农民发病率最高,乙型肝炎5月份发病率最高。定南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寻乌县。结论青年男性农民群体是赣州市乙型肝炎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该群体的健康宣教,扩大疫苗接种范围,进而降低发病率。
- 于璐袁志平刘浩
-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疫苗健康教育
- 2008年—2017年赣州市乙肝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赣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赣州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7年乙肝病例为64 628例,年均发病率为77.49/10万(56.52/10万~115.34/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女发病之比为3.17∶1;职业以农民为主;20~<70岁年龄段占全部报告病例数的89.53%,0~<10岁和10~<2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较低。结论:赣州市乙肝发病呈上升趋势。在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接种的同时,应更加关注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以及低应答和无应答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
- 于璐袁志平李如杨荣荣
-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 2014年赣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2014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赣州市11个县农村饮用水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水样开展33项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水质评价。结果农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分别为38.10%、61.90%;水处理方式为完全处理、沉淀过滤、仅消毒、未处理的水厂数分别占2.88%、40.21%、1.72%、55.18%;全年水质合格率为23.60%,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5.07%、22.13%,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4.34%、22.99%,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超标率分别为69.20%、65.00%、17.00%、14.93%、13.80%;饮用合格水人口比例为34.20%。结论赣州市农村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集中式供水水处理方式以未处理居多;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超标率高,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有待提高;合格水覆盖人口比例小。
- 袁志平金美兰李建华胡晓军李会鹏郑志鹏肖菲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监测分析
- 赣州市4~9岁儿童视力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赣州市4~9岁儿童视力现状,为政府制定防盲治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全市18个县(区、市)抽取部分幼儿园和小学,并采用统一标准对4~9岁儿童开展裸眼视力、眼位、眼睑、角膜检查。结果视力达标331 275人、占89.74%,视力异常37 859人、视力异常检出率10.26%;4~6岁、7~9岁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93%、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7.537,P〈0.05);视力异常者中,屈光不正、斜视、倒睫、上睑下垂、其他(如沙眼、结膜炎等)分别占84.67%、10.53%、1.82%、1.01%、1.97%。结论赣州市4~9岁儿童视力不良率呈低龄化发展趋势,6岁前儿童是防盲治盲的重点对象;屈光不正是造成儿童视力异常的主要原因,应将其作为儿童防盲治盲的重点内容。
- 袁志平谭宝诚刘其生金美兰郑志鹏
- 关键词:儿童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