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军

作品数:26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病毒
  • 4篇流感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病原学
  • 2篇疫情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农村饮用
  • 2篇农村饮用水
  • 2篇恙虫病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行性
  • 2篇麻疹
  • 2篇麻疹病
  • 2篇麻疹病毒
  • 2篇监测分析

机构

  • 19篇赣州市疾病预...
  • 8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胡晓军
  • 8篇廖勇
  • 8篇李建华
  • 5篇熊衍峰
  • 4篇雷琼
  • 3篇李健雄
  • 3篇黄仁发
  • 2篇李如
  • 2篇陈祥发
  • 2篇杨健平
  • 2篇徐建民
  • 2篇施勇
  • 2篇李会鹏
  • 2篇袁志平
  • 2篇龙彩云
  • 1篇唐松
  • 1篇杨静
  • 1篇朱颖
  • 1篇钟小荣
  • 1篇宗俊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州市2014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奥司他韦耐药株的筛查结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2014年赣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变异情况,掌握其耐药特性,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赣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RT-PCR)扩增病毒NA基因部分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分析扩增的部分NA基因第275位是否发生组氨酸(H)到酪氨酸(Y)的突变。结果 2014年赣州市2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均为组氨酸,未发生变异。结论 2014年24株毒株均对Oseltamivir敏感,One-step RT-PCR-RFLP方法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毒Oseltamivir耐药株简便可行。
熊衍峰李如李健雄施勇胡晓军廖勇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耐药性
赣州市2014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2014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特点,掌握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7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和one-step RT-PCR扩增NA基因片段,双向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5.0和Mage4.0序列分析软件分析NA基因特征以及耐药性位点。结果 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与代表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序列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8.4%以上,氨基酸的同源性也高达97.0%以上。17株毒株的NA活性中心位点氨基酸及周围的辅助位点氨基酸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结论 17株毒株的NA基因片段保持高度的同源性并均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敏感,但仍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为制定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防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熊衍峰李如李健雄施勇胡晓军龙彩云
关键词:NA耐药性
2017-2020年赣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赣州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2017-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赣州市HFMD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患者咽拭子、肛拭子或疱疹液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及分型检测,比较2020年与2017-201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结果2020年赣州市HFMD发病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χ^(2)=50.587,P<0.05)。2020年,除会昌县外,赣州市其他各县区HFMD发病率较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2017-2019年HFMD发病率呈明显季节性,夏秋两季高发,2017和2018年分别在6月和9月形成2个发病高峰,2019年在6月出现1个夏季高峰。2020年流行趋势不同,夏秋呈极低流行态势,高峰值后移至冬季。2020年男性、女性和各年龄阶段的HFMD发病率较2017-2019年HFMD年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发病年龄均主要分布在1~5岁,尤其以1~3岁儿童为主,各年龄HFMD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赣州市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χ^(2)=47.273,P<0.05)。2020年1月及3至9月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同时期,11、12月份HFMD肠道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2017-2019年同时期(P<0.05)。2017-2019年病毒株CA16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9年时CA16成为优势毒株。2018-2020年感染CA6毒株的病例比率呈上升趋势,CA6成为2020年优势毒株。结论赣州市手足口发病具有明显人群特征和季节性,病原谱不断变化。
唐满妹严芳艺蔡清风薛花雷琼胡晓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2009年-2013年赣州市禽类养殖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监测赣州市禽类养殖人群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试验(SRH)或马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禽类养殖人群H5N1血凝素抗体;采用Real-time PCR对环境标本进行A型/和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2013年5个监测年度共657份禽类养殖人群血清H5N1血凝素抗体均为阴性;621份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核酸监测A型阳性率为15.78%(其中H5阳性率5.96%,H7阳性率0.97%,H9阳性率0.97%,A未分型8.86%,且H7和H9是混合感染)。结论赣州市禽类养殖监测点环境中存在H5、H7、H9禽流感病毒,存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应加强禽类养殖人群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监测。赣州市尚无人感染H5N1禽流感。
胡晓军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赣州市农村饮用水与介水传染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江西省赣州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1—2014年,按照分层随机原则每年选择6~11个县开展农村饮用水卫生调查与监测,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同期监测地区介水传染病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水质与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1—2014年,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25.07%,枯、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25.83%、2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7,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26.66%、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6,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66.05%、59.22%。介水传染病中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阿米巴性痢疾、副伤寒病例数分别占83.71%、15.08%、0.54%、0.45%、0.19%、0.04%。菌落总数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422,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赣州农村以分散式供水方式为主,多数集中式供水厂工艺简易;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微生物指标超标;介水传染病以其它感染性腹泻居多,其次是细菌性痢疾,水微生物指标超标率与其它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发病率呈正相关。
袁志平李建华姚玉斌胡晓军雷琼杨静李会鹏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介水传染病其它感染性腹泻
赣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筛查方法假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实验室4697份样本的假阳性。方法对赣州市辖区内筛查阳性的4697份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诊实验,统计分析获得各县区及各年份的假阳性率。结果通过人口特征分析发现女性的检测假阳性率高于男性,孕产期检测和献血人员检测假阳性率高于其他样本来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检测时需注意特殊人群;在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集的4697份样本总的假阳性率高达12.14%,并且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不同年份样本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县区中有10个县区假阳性率大于10%,CDC均使用第三代酶联免疫法试剂,而医疗机构以化学发光试剂为主。结论HIV抗体筛查阳性时依然非常有必要进行确诊实验检测,进一步确诊HIV感染,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高倩廖勇胡晓军苏俊枝刘俊杰唐满妹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阳性筛查方法
赣州市食源性腹泻患者分离沙门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赣州市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建立赣州市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和分子指纹图谱数据库,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食源性沙门菌病的暴发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20—2022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分离的13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进行耐药基因注释和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赣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对STR耐药率最高(83.09%),其次为TET(78.68%)和AMP(76.47%);多重耐药菌株占76.47%,耐药谱型广泛,主要流行耐药谱型为AMP-TET-CHL-STR-SXT;WGS预测出7种类别共61种耐药基因,以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携带率(99.19%)最高,大环内酯类(8.87%)最低;136株沙门菌以鼠伤寒变种和鼠伤寒为优势血清型,经PFGE分子分型分为98种带型。结论赣州市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严重,耐药基因携带率高且基因型多样,PFGE分子型别呈多态性,优势血清型别可能引起暴发流行,应加强监测和研究。
方欢王洁莲唐满妹王珏鑫苏俊枝胡晓军廖勇雷琼
关键词:沙门菌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新型冠状病毒棘突蛋白免疫原性分析及其多肽疫苗设计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棘突蛋白的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首先利用Protparam对SARS-CoV-2棘突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征进行分析。随后通过Clustal软件,对SARS-CoV-2和SARS-CoV棘突蛋白中的功能区域进行分析,并结合同源模拟,明确棘突蛋白的空间结构和折叠特征。综合DNAStar、ABCpred和BepiPred结果,筛选SARS-CoV-2棘突蛋白的线性B细胞表位,同时利用ElliPro、DiscoTope、SEPPA对棘突蛋白的构象B细胞表位进行综合预测。结果:通过同源模拟,SARS-CoV-2的棘突蛋白是同源三聚体结构,并且与SARS-CoV的棘突蛋白相似,也具有两种受体结合区域构象。通过综合多种免疫信息学工具及进一步筛选,11条线性表位(B9-B14和B27-B31)及5条构象表位(CB4-CB8)被筛出。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SARS-CoV-2棘突蛋白的16条B细胞表位,包括11条线性表位(B9-B14和B27-B31)及5条构象表位(CB4-CB8),可作为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免疫原疫苗研发的候选表位。
许志强鲁陈胡晓军郭有胡巧丽朱颖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B细胞表位
赣州市2013年—2019年麻疹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快速鉴别
2021年
目的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技术,建立简便、快速鉴别赣州市2013年—2019年麻疹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方法。方法用Vero-SLAM细胞对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26株麻疹毒株提取的核酸采用RT-PCR-RFLP方法进行麻疹病毒鉴定。根据是否含有AflⅡ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同时对所有毒株进行H基因全长序列测定,验证RT-PCR-RFLP方法。结果26株麻疹毒株酶切后均呈单一条带,不能被AflⅡ限制性内切酶切开。26株毒株H基因序列测定结果7666 bp~7671 bp均不含AflⅡ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结论采用RT-PCR-RFLP方法鉴别赣州市麻疹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快速、简便、可行。
熊衍峰陈祥发李健雄谭慧琳李建华胡晓军
关键词:麻疹病毒野毒株疫苗株
赣州市呼吸道伴发热症状病例的多病原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赣州市呼吸道伴发热症状病例的病原阳性检出情况及病原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赣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198例不明原因呼吸道伴发热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基于微流体芯片(TAC)的核酸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病原体检测,记录阳性检出率以及病原类型,分析病原分布特点。结果在198例患者中,0~<6岁人群的阳性检出率高于6~<18、18~<46、46~65岁人群,年龄>65岁人群的阳性检出率高于6~<18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本次共检出14种病毒以及7种细菌,主要病原类型为流感嗜血杆菌、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肺炎克雷伯菌、腮腺炎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在各年龄段人群中,0~<6岁人群的HHV-4、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65岁人群的肺炎克雷伯菌、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6~<47岁人群的腮腺炎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病原类型分布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98例患者中,体温正常95例,低热61例,中度发热20例,高热22例。中度发热、高热人群的主要病原阳性检出率高于正常、低热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赣州市呼吸道伴发热症状者的病毒/细菌阳性检出率以婴幼儿和老年人居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病原分布存在差异,且体温与阳性检出率有关。
胡晓军苏俊枝严芳艺王洁莲王素萍赖小玲
关键词:病原分布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