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损伤
  • 3篇出血
  • 2篇血性
  • 2篇术后
  • 2篇缺血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颅内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机构

  • 1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1篇王宇
  • 4篇郭电渠
  • 4篇刘文彬
  • 3篇张明
  • 2篇王向阳
  • 2篇任建伟
  • 2篇王新厂
  • 1篇王芳
  • 1篇高涛
  • 1篇郭付有
  • 1篇韩冰
  • 1篇周亮

传媒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观察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以同期到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出血量分为30~60 mL组56例和>60~80 mL组52例,分别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入院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纤溶指标[D-二聚体(D-D)],术后第3、7天再次检测HICH患者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术后1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分析上述指标的变化,对比不同预后组患者的PT、APTT、TT、FIB、D-D水平。结果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入院时PT、APTT、TT、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7 d, 30~60 mL组与>60~80 mL组患者PT、APTT、TT、FIB、D-D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PT、APTT、T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D-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APTT、TT、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T与D-D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急性期凝血功能在一定时间内下降,D-D水平升高,随着出血量增大D-D水平升高,PT和D-D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
刘文彬郭付有郭电渠王新厂王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凝血功能D-二聚体预后
尼莫地平在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行尼莫地平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行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行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r CBF情况、原发灶缺血体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r CBF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加值对比中,实验组原发灶和远部隔离分别为(0.10±0.07)、(0.04±0.03),对照组分别为(0.01±0.02)、(-0.02±0.03),组间对比t=7.3137、8.3666,P<0.0001。对治疗后原发灶缺血体积比较中,实验组差值为(10.47±2.80),对照组为(4.97±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中,均未出现严重情况,实验组有3例出现面部颜色变化等情况,经过对症救治已经恢复。结论:将尼莫地平应用于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中,临床价值存在,对局部脑缺血改善明显。
王宇
关键词:脑出血尼莫地平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囊性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值得逐步开展。
张明任建伟王宇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手术
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支持方法对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从2015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法;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营养指标恢复、并发症以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1、2w后营养生化指标表明,两种支持方法均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能量供给,但观察组患者的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个数等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各营养生化指标结果(P<0.05)。(2)从治疗后并发症角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4%,其中,消化道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46%,其中,消化道出血4例,肺部感染7例,观察组的治疗疗效显著(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更佳,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王宇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颅脑损伤
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蛛网膜下减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Ⅰ型合并脊髓空洞患者采取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小脑扁桃体探查处理+中央管口粘连松解术+项筋膜扩大修补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hiari畸形Ⅰ型合并不同程度脊髓空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术中采用蛛网膜粘连探查并松解术;16例采用低功率电凝双侧小脑扁桃体;21例采取软膜下切除双侧下疝小脑扁桃体;30例术中发现正中孔粘连并切开假膜。26例采用人工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20例采用项筋膜扩大修补成形术。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Tator标准,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出现病情恶化或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病例,仅4例(8.7%)出现发热,2例(4.3%)出现脑脊液外漏或硬膜外积液,1例轻度颈部活动受限。术后影像学复查显示,42例患者脊髓空洞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至末次随访,按TATOR标准评估,其中35例为优(76.1%),8例为良(17.4%),3例为差(6.5%),有效率为93.5%。30例空洞缩小(65.2%)、12例空洞完全消失(26.1%)、4例空洞范围无明显变化(8.7%)。结论采用颅后窝小骨窗减压+小脑扁桃体探查处理+中央管口粘连松解术+项筋膜扩大修补成形术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合并脊髓空洞的有效方式,且并发症较少。
郭电渠樊玉香王向阳刘文彬王新厂吴新忠王宇屈洪彬
关键词:疗效
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常规组接受对症处理,地塞米松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颅内压、脑脊液蛋白质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72.41%)比较,地塞米松组总有效率(93.10%)更高(P<0.05)。治疗后颅内压、白细胞计数、血清IL-8、hs-CRP水平比较,地塞米松组低于常规组(P<0.05)。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与常规组(13.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疗效,改善颅内压、白细胞计数,降低炎症反应。
苏桂娟王芳王宇
关键词:动脉瘤颅内感染地塞米松
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究采用间接血管重建术对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58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接血管重建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值得推广。
张明任建伟王向阳王宇
关键词: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在高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对高压脑出血患者施以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通过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施以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施以软硬通道微创结合治疗;对高压脑出血治疗总有效率施以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高压脑出血患者(76.00%)。结论对高压脑出血患者施以软硬通道微创治疗,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有效减少患者血肿平均残存量,最终获得显著高压脑出血疗效。
王宇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后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03-2016-09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后意识障碍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接受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接受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2组治疗后清醒时间、治疗前后脑血肿量、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4~7d、>7d清醒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9.5%、48.8%、11.6%,对照组分别为18.6%、39.5%、41.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和血肿量分别为(12.27±1.93)分、(19.84±3.74)mL,对照组分别为(9.25±1.83)分、(25.75±3.48)mL,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可减轻脑出血后意识障碍,促进患者清醒,加速颅内血肿吸收。
高涛郭电渠韩冰王宇周亮刘文彬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复方麝香注射液脑出血
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表达与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以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择35例行颅内减压术的高颅内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GB1、TLR4表达情况,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组织形态,同时分析相关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HMGB1和TLR4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MGB1、TLR4蛋白条带的光密度值与内参β-actin条带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表达强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发作类型有关,而HMGB1表达强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有关。病灶组织中,TLR4表达与HMGB1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存在协同作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TLR4蛋白、HMGB1蛋白预测难治性癫痫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8、0.923。结论HMGB1、TLR4在难治性癫痫患者病灶中呈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强度呈正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疾病发生、发展情况,为难治性癫痫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
王宇杨继学郭电渠刘文彬
关键词:TOLL样受体4高迁移率族蛋白B1难治性癫痫回顾性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