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晨阳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天然免疫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篇单核细胞株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2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烟曲霉
  • 1篇乙烷
  • 1篇应急
  • 1篇中毒
  • 1篇丝裂原
  • 1篇丝裂原激活
  • 1篇曲霉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晨阳
  • 2篇苏欣
  • 1篇颜文杰
  • 1篇孙文逵
  • 1篇赖关朝
  • 1篇戎伟丰
  • 1篇江嘉欣
  • 1篇吴婷
  • 1篇王艳艳
  • 1篇施毅
  • 1篇黄永顺
  • 1篇刘晓勇
  • 1篇耿申
  • 1篇穆先敏
  • 1篇尤强
  • 1篇张晨
  • 1篇王敏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编制说明被引量:2
2021年
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时有发生,且可为群体性发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危害性较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详细提出了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求,包括中毒事件调查和处理、风险评估、中毒样品(空气、血样、尿样、水样)采集与检测、医院内救治、健康监护以及应急反应终止6个环节的内容,并明确了中毒事件处置中个体防护要求、调查内容、病因判定、医疗救援和健康教育等关键内容,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程序和要求。该技术方案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为1,2-二氯乙烷中毒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科学指导。
刘晓勇江嘉欣王艳艳戎伟丰黄永顺赖关朝黄健刘晨阳
关键词:二氯乙烷急性中毒卫生应急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ARDS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和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型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5只。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溶于100μL的PBS中),对照组腹腔注射PBS(5mg/kg),24 h处死全部小鼠。在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分离得到的PMVEC内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ICAM-1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MK2、磷酸化MK2、HuR以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及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LPS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0.40)vs(3.61±0.28),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率较对照组高[(13.92±3.23)%vs(3.24±1.24)%,P〈0.05]。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MVEC表面ICAM-1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MK2总量无明显变化,磷酸化MK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uR mRNA及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核质转移。结论特异性阻断或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uR的表达可使ICAM-1表达减少,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ARDS病理生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一个新靶点。
耿申吴婷穆先敏张晨刘晨阳尤强苏欣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录因子PU.1在烟曲霉感染中的天然免疫作用和机制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 构建并鉴定PU.1高表达或沉默的THP-1巨噬细胞模型  目的:  分别使用Ad-PU.1和PU.1 siRNA体外转染THP-1巨噬细胞,并进一步研究PU.1干预后Dectin-1...
刘晨阳
关键词:巨噬细胞转录因子免疫反应
文献传递
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PU.1是调控肺泡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重要转录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并鉴定表达人转录因子PU.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PU.1基因SPI1和真核表达载体p IRES-EGFP进行双酶切、连接酶连接,PCR扩增目的片段SPI1-IRES-EGFP,与中间质粒p DONR221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 Ad/CMV/V5-DEST进行重组,线性化后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p AD-SPI1-IRES-EGFP,经过大量扩增后获得高浓度的重组腺病毒。TCID 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 PCR)鉴定PU.1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菌落PCR、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腺病毒携带有正确的PU.1基因,TCID 50法计算腺病毒滴度为8×1011IU/m 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Real-time q PCR转染重组腺病毒组PU.1 mRNA表达量是转染空病毒组的2189.93倍。结论成功构建并获得了高浓度的人转录因子PU.1基因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研究高表达PU.1在宿主抗烟曲霉感染中的天然免疫作用奠定了基础。
刘晨阳颜文杰王敏孙文逵苏欣施毅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烟曲霉天然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