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PFNA—Ⅱ和INTERTA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PFNA-Ⅱ和INTERTAN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髓内钉治疗11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Ⅱ内固定组68例,INTERTAN内固定组44例。按AO分型:A2.220例,A2.3 34例,A3.124例,A3.218例,A3.316例。结果PFNA—Ⅱ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INTERTAN组术后骨折端距离小(P〈0.05)。患者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2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髓内固定材料都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具特点。PFNA-Ⅱ操作简单,可迅速完成手术。INTERTAN防旋和加压效果更好,理论上固定更坚强。
- 赵鹏李东亮徐九峰杨飞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
- INTERTAN髓内钉与PFNA-Ⅱ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 INTERTAN 髓内钉与 PFNA-Ⅱ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1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分型按照 AO 分型标准进行分类,50例为 A1型、57例为 A2型及21例为 A3型。69例应用 Smith﹠Nephew 公司 INTERTAN 髓内钉治疗,59例采用 Synthes 公司 PFNA-Ⅱ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术后输血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Harris 评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8~16个月随访,平均(10.33±2.75)个月。PFNA-Ⅱ组在手术时间[(50.00±7.82)min]、术中出血量[(74.00±48.35)ml]、术后输血量[(1.60±0.70)U]较 INTERTAN 组少,INTERTAN 组内固定失败6例少于 PFNA-Ⅱ组失败1例(P<0.05),两组切口长度[INTERTAN 组(4.00±0.94) cm、PFNA-Ⅱ组(3.80±0.79)cm]、骨折愈合时间[INTERTAN 组(5.20±0.92)个月、PFNA-Ⅱ组(5.30±0.95)个月]、术后输血例数(INTERTAN 组41例、PFNA-Ⅱ组38例)、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INTERTAN 组2例、PFNA-Ⅱ组5例)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INTERTAN组优45例、良19例、可3例、差2例,PFNA-Ⅱ组优35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及 INTERTAN 均为髓内固定,符合微创理念,另各具有优势, 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的老年不易长时间手术者,INTERTAN 实践中更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优势及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大腿疼痛。临床中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建议�
- 卢苇杨飞李东亮王玮
-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 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粉碎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采用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8例成人锁骨中段粉碎骨折临床资料,末次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Lazzcano评定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6~16个月随访,平均(10.27±3.22)个月,手术时间55~90 min,平均(63.33±21.27)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62.67±19.07)ml。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相关的松动或断裂并发症发生,2例消瘦患者出现钢板刺激皮肤不适而行内固定取出。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100分,平均(90.00±5.98)分,Lazzcano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0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尼斯结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粉碎锁骨中段骨折可达到良好解剖复位、内固定稳定、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的一种新选择。
- 杨飞付中国
- 关键词:解剖锁定钢板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 空心钉内固定与传统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与传统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髌骨骨折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者18例(A组),采用传统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者2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内固定刺激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伤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8个月;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4周,平均13周;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内固定刺激症状发生率小于B组(P<0.05)。结论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相近,空心钉内固定对软组织刺激小,在对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骨折情况制定合理的内固定方法。
- 李金亮张晓光杨飞
- 关键词:髌骨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 微创空心钉与传统“L”切口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微创切口空心钉固定与传统"L"切口钛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21例应用微创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B组患者24例应用传统"L"切口钛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价伤肢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A组术后Boher角低于B组,Gissane角(119.00±8.84)°高于B组(P<0.05),A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45例患者术后随访8~13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A组治疗的优良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1.00±0.39)周]和B组[(10.20±0.53)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空心钉固治疗非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跟骨骨折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李金亮张晓光杨飞
- 关键词:跟骨骨折微创切口空心钉钛板
- SPOC结合TBL的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技能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 2025年
- 探讨SPOC结合T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技能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选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普外科实习的100名临床专业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普外科技能教学管理,观察组(n=50)则采用SPOC结合TBL教学模式进行普外科技能带教,教学后,比较两组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应急处理、病历书写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普外科技能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SPOC结合TBL教学模式应用于普外科技能教学中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 赵敏杨飞闫长红
-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临床带教
- 经直接前方入路大粗隆抗剪切螺钉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DAA)切开复位联合大粗隆抗剪切螺钉治疗65岁以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3月本科治疗195例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32例初次闭合复位Garden复位指数欠佳均为Pauwels分型Ⅲ型骨折[1],这3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男20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平均(49.17±13.62)岁。改用DAA切开复位大粗隆抗剪切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常规行X线片检查,判断股骨颈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进一步评价骨折愈合及股骨头血供情况,根据Harris评分[2]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获得18~36个月,平均(27.69±6.16)个月随访,术后1.5~3个月,平均(2.39±0.56)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形成,开始部分负重,6~9个月,平均(7.53±1.12)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痂生长良好,可完全负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2~98分,平均(85.69±9.57)分,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愈合率为93.75%,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无1例出现感染。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对于65岁以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闭合复位欠佳,采用DAA联合大粗隆抗剪切螺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直视下复位骨折,手术操作简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
- 杨飞赵鹏姜佩瑜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
- PACS结合PBL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分析PACS(Picture Archiving&Communication System、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结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优化骨科临床教学质量。方法:从2013年7月~2017年7月,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60名"3+2"助理医生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及实验组(PACS+PBL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PACS+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老师出题测验助理医生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估分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助理医生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估分数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结论:PACS系统结合PBL教学方式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绩,值得临床带教推广。
- 杨飞杨飞
- 关键词:PACSPBL临床带教骨科
- 3种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被引量:9
- 2017年
- 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近50%,老年粗隆间骨折多为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其固定强度随着骨质疏松程度的加重而下降,而手术风险则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材料不断发展和改进,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提高了固定强度,并且是微创手术使手术风险明显降低。
- 卢苇杨飞
-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粗隆间骨折手术风险
-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6钉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7例,采用传统4钉椎弓根钉-棒固定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1年及2年伤椎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情况。[结果]87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ltse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3.13±8.15)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1.85)vs(4.93±1.98),P<0.05]。Wiltse组的ODI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3.20)vs(12.20±3.11),P<0.05]。术后1周两组后突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2年时Wiltse组的后突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内固定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少了术中损伤,有效复位和维持复位更好,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更好的方法。
- 杨飞卢苇武永刚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