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秀民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骨折
  • 4篇内固定
  • 3篇复位
  • 3篇闭合复位
  • 2篇远端
  • 2篇手术
  • 2篇髓内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2篇关节
  • 2篇撑开
  • 2篇撑开器
  • 1篇多发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椎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应用镇痛泵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油田总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9篇哈秀民
  • 5篇李东亮
  • 3篇桑庆华
  • 3篇徐九峰
  • 2篇闻春艳
  • 2篇赵凤龙
  • 2篇李玉祥
  • 2篇杨飞
  • 2篇曹国栋
  • 1篇丁宝江
  • 1篇曹奇勇
  • 1篇杨凤鸣
  • 1篇许艳春
  • 1篇赵鹏
  • 1篇张晓光
  • 1篇李金亮
  • 1篇袁瑞新
  • 1篇张利辉
  • 1篇卢苇
  • 1篇李海洋

传媒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撑开器在跟骨骨折闭合复位中的作用及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13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
桑庆华哈秀民李东亮张世虎袁瑞新曹国栋李海洋
关键词:跟骨骨折闭合复位接骨板
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该院就诊的高龄骨折患者34例,术前向病人介绍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方法、放置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后分为硬外泵注组和皮下泵注组(n=17),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记录镇痛、镇静评分;记录病人呼吸和血压变化;记录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PCA的满意度,观察镇痛泵的临床疗效。结果皮下泵注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72 h VSA评分均低于硬外泵注组(P<0.05);患者对术后镇静总体满意度评估,皮下泵注的优良和良好多于硬外泵注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内嗜睡、恶心、呕吐、血压、呼吸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下泵注组患者PCA的效果好于硬外泵注组,皮下泵注可推广应用于术后镇痛及代替硬外泵注。
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关键词:高龄骨折自控镇痛泵
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撑开器双向撑开辅助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11例(13足)跟骨骨折,全部为男性,年龄24~57岁,平均36.4岁。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5足。术后观察切口情况、骨折愈合情况、B?hler角、Gissane角及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跟骨B?hler角由术前的(9.6±7.3)°恢复至术后1年的(2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的(92.7±8.5)°恢复至术后1年的(121.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aryland足部评分为88.79±8.25,优11足,良2足。结论:撑开器双向撑开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内固定可以有效固定骨折,减少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影像及功能满意,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桑庆华哈秀民姜佩瑜张晓光李东亮张世虎
关键词:跟骨微创外科手术骨折闭合复位
Intertan钉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手术已经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逐步由髓外固定改为髓内固定。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Intertan钉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4例,均为低能量损伤的股骨粗隆间闭合性骨折。其中男28例,女46例;年龄63~95岁,平均74.5岁;合并高血压病41例,
哈秀民张晓光曹奇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PFNA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粗隆
Meta钉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Meta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0月采用Meta钉治疗的12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3~58岁(平均38.2岁)。按AO分型:A1型3例,A2型4例,A3型5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线距胫骨远端关节面3~5 cm。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8.6周),无畸形愈合、伤口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患肢踝、膝关节功能采用Johner-Wruhs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Meta钉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良好。
赵鹏杨飞哈秀民李东亮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下肢多发骨折的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
2014年
目的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87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除常规检查外,采用仔细全面的检查方法,防止漏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87例中,71例疗效优良,1例死亡,15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1例,畸形愈合2例,延迟或不愈合6例,关节僵硬或强直3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多发骨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关键词:下肢多发骨折内固定治疗
3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骨折体会被引量:5
2010年
赵凤龙杨凤鸣李东亮李金亮徐九峰丁宝江哈秀民张利辉
关键词:记忆合金髌骨爪髌骨骨折张力带
椎旁肌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卢苇杨飞哈秀民曹国栋许艳春
关键词:胸椎腰椎椎弓根螺钉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在治疗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共23例患者,23例复杂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AOC3型;通过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分别对患者的年龄、功能评分、相关病变、并发症、临床畸形和复位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进行独立和配对样本t检验。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连续参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性差异设定在P〈0.05。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14~26个月),末次随访,改良的Gartland和Wetley评分系统:优5例,良12例,一般5例,差1例。总体结果满意。结论通过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I临床效果,功能情况与关节面复位情况相关。
桑庆华张世虎姜佩瑜赵凤龙哈秀民李东亮
关键词:闭合复位外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