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豪 作品数:6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69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收集69例AIH患者(其中单纯AIH患者53例、AIH后肝硬化患者16例)的一般资料,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AIH患者中医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69例AIH患者中属于单一体质者11例(15.94%),兼挟体质58例(84.06%)。单纯AIH患者前3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气虚兼气郁血瘀质(15.09%)、气虚兼气郁质(13.21%)、痰湿兼气虚质(11.32%)。AIH后肝硬化患者前3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兼痰湿质(31.25%)、气虚兼气郁质(18.75%)、阴虚兼气虚气郁质(18.75%)。从9种体质类型来看,单纯AIH患者中气虚质(27.83%)、阴虚质(20.00%)、气郁质(18.26%)最常见;AIH后肝硬化患者中阴虚质(33.34%)、气虚质(24.24%)、气郁质(18.18%)最常见。单纯AIH及AIH后肝硬化患者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之间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是AIH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提示临床疏肝健脾、柔肝养阴是治疗AIH的重要治法。 池晓玲 黎胜 萧焕明 张朝臻 刘燕燕 魏泽辉 王嘉豪 刘乐鑫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中医体质 中医证候 慢性乙型肝炎慢病管理中医模式初探 被引量:11 2016年 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国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其病情发展和演变。建立CHB的系统性、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必然。通过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和多维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方法论贯彻到慢病管理中,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CHB慢病管理体系,是中医药在CHB研究领域的切入点之一。 张朝臻 萧焕明 施梅姐 魏泽辉 王嘉豪 池晓玲关键词:慢病管理 中医特色 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与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7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五行体质辨识及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检查,根据病理组织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S)分组,比较各组间五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级五行体质的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G0、G1组分别与G2+G3组,S0、S1组分别与S2+S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型分布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常见,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中医证型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病理结果提示随着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加重,其五行体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通过评价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能够为间接评价患者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提供一定的依据。 刘乐鑫 池晓玲 林姗姗 王嘉豪 余挺 陈沿任关键词:慢性HBV携带者 肝脏病理 中医证候 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 目的: 通过对社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基本特征、中医体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心理特点,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区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建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社区中医防治方案提... 王嘉豪关键词:中医体质 心理状况 健康管理 非酒精性脂肪肝体质分类特点及健康调养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该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分析干预效果。方法:对健康调养门诊确诊的3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资料填写,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判断患者体质后给予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或运动、饮食调养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回收问卷312份,偏颇质占276/312(88.46%),平和质占36/312(11.54%);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占120/312(38.46%);在脂肪肝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进入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治疗组给予中医健康管理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3%,与对照组的9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人数最多,中医预防保健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蒋俊民 曹敏玲 池晓玲 张朝臻 施梅姐 魏泽辉 王嘉豪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体质辨识 SAA、AFP、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索联合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维生素K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他肝病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清,检测SAA、AFP、PIVKAⅡ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SAA、AFP、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SAA、AFP、PIVKAⅡ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联合检测时,SAA+AFP串联检测的特异度98.18%,SAA/AFP并联检测的灵敏度88.89%;SAA+PIVKAⅡ串联检测的特异度96.36%,SAA/PIVKAⅡ并联检测的灵敏度85.56%。三项联合检测时,SAA+AFP+PIVKAⅡ串联检测的特异度99.09%,SAA/AFP/PIVKAⅡ并联检测的灵敏度92.22%,诊断效率得到了提高。结论:联合检测SAA、PIVKAⅡ、AF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种联合诊断方案应用于临床。 叶敏玲 梁玉瑶 张前茜 王嘉豪 何凤君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 原发性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