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阿昔替尼ADE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昔替尼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2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阿昔替尼药品不良事件(ADE)数据,利用比值失衡测量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的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共获得阿昔替尼相关ADE报告13962份,患者年龄集中于65~85岁(43.25%),性别以男性为主(65.23%),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60.01%),严重ADE结局多为住院或延长住院(31.51%)。共检测到ADE风险信号172个,涉及18个系统和器官分类(SOC),主要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749例次,30.84%)和胃肠系统疾病(2067例次,17.00%)。发生频次较多的ADE风险信号与该药的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如腹泻、疲劳及高血压;需临床关注的、新的ADE风险信号主要为死亡,免疫介导性肾炎和各种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肿和息肉)等SOC包含的PT信号。结论对于阿昔替尼发生频次多且其药品说明书已载入的ADE(如高血压、腹泻等),在用药前应充分做好评估,尤其是针对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伴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对于其信号较强、新的ADE(如死亡、疾病进展、肿瘤进展等),在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关注可能致死的ADE;对于其罕见的ADE(如免疫介导性肾炎、阴囊溃疡、非感染性脑炎等),应进一步加强临床验证。
- 夏茹楠应婷梁海戴加惠王亚东解雪峰
-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
-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人促红素注射液合理性评价
- 2024年
- 目的建立人促红素注射液(rhEPO)合理性评价体系,分析目前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rhEPO的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根据入排标准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使用rhEPO的归档病历,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HM)法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与传统点评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AHM法的可行性。结果372份病历中,病历评分(MRS)≥90分156例(占比41.94%),75分≤MRS<90分55例(占比14.78%),60分≤MRS<75分的60例(占比16.13%),MRS<60分101例(占比27.15%);不合理类型主要表现为适应证54例次(占比14.52%),用药或停药时机151例次(占比40.59%),用药剂量179例次(占比48.12%)以及用药调整163例次(占比43.82%)等。与传统点评方法比较,AHM法一致率为90.59%(Kappa=0.785,P<0.001)。结论基于AHM法建立的rhEPO评价体系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本院rhEPO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在适应证、用药或停药时机、用药剂量及用药调整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
- 岳云月狄潘潘夏茹楠李帅王志远贾淑云梁海
- 关键词:属性层次模型适应证
- 沙利度胺联合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ITP患者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其对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2021年3月,将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2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两组均于治疗12周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2周出血评分、血小板计数(PLT)、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Th2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12周,两组出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清TNF-α、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二线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IT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
- 葛洪峰李淑娥楚海亮杨世礼纪晓娟丰江舟张司琪邢明泉梁海
- 关键词: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利妥昔单抗TH1/TH2细胞因子
- 基于FAERS的美法仑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挖掘美法仑的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的美法仑相关ADR报告,利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法(MHRA)进行数据挖掘,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4.0版)ADR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ADR报告进行描述和分类。结果共检索到目标药物美法仑相关ADR报告17046份,ADR报告数呈波动上升趋势;ADR报告涉及患者以男性为主(43.28%),且集中于50~<75岁(35.09%),主要上报国家为美国(23.97%);共涉及严重结局22842例次,以住院或延长住院为主(24.45%)。共挖掘到403个ADR信号,涉及23种SOC,主要为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801例次,13.77%),其次为眼器官疾病(755例次,12.97%)和感染及侵袭类疾病(716例次,12.30%)。报告例次排名靠前的ADR信号涉及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发热及黏膜炎等PT,肺炎、脓毒症、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视网膜萎缩、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PT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信号强度排名靠前的ADR信号涉及脉络膜营养不良、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眼球萎缩等PT,且上述3种PT均未被药品说明书收录。结论美法仑导致的ADR主要包括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眼器官疾病和感染及侵袭类疾病;使用美法仑前,临床应做好用药评估,并在治疗期间重点关注患者的血液指标和眼部毒性反应,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 狄潘潘梁海王杰胡云飞贾淑云
- 关键词:美法仑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 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及Springer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肝炎的病例报告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共28例,以男性(57.1%)患者居多,年龄以51~70岁(60.7%)为主,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d内(57.2%)。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多见,损伤程度多为3~4级。大多数患者(78.6%)经停药和治疗后肝损伤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避免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 狄潘潘贾淑云梁海王杰胡云飞
- 关键词:肝损伤病例分析
- 新型类查尔酮DesmosdumotinC、查尔酮FMC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
-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活动,成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中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多药耐药的产生导...
- 梁海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结构修饰抗氧化机制
- 文献传递
- 基于EudraVigilance数据库对阿替利珠单抗不良事件的挖掘和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欧洲EudraVigilance(EV)数据库对阿替利珠单抗不良事件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阿替利珠单抗通用名“atezolizumab”为检索词,选择不同层级的MedDRA术语,提取EV数据库中所有与阿替利珠单抗相关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7月30日,EV数据库共收集阿替利珠单抗相关ADE报告7076例,发生ADE共12766例次,其中严重不良事件11721例次(91.81%)。患者以男性为主(56.83%),年龄集中在65~85岁(44.39%),上报人群主要为医务人员(94.16%)。对ADE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共涉及27个SOC,主要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13.17%)、胃肠系统疾病(9.33%)、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8.69%)等。采用首选术语(PT)进行各系统报告查询,报告数前五位分别为发热、间质性肺病(ILD)、腹泻、肺炎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结论阿替利珠单抗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开展必要的药学监护,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狄潘潘胡云飞孟祥松王杰梁海邢晓勤贾淑云
- 关键词:药品不良事件
- 孟鲁司特相关精神病学不良事件的数据挖掘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孟鲁司特精神病学不良事件(PAEs)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孟鲁司特相关PAEs报告,检索时间为该药批准上市至2022年第1季度。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PAEs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经数据清洗后,共筛选出孟鲁司特相关PAEs报告9 234份,男女比例约为1∶1。患者年龄以4~12岁为主,占比为31.11%;上报人员以消费者为主(48.77%),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35.27%),患者结局以住院为主(12.22%)。经MHRA法和ROR法双重筛选,共获得PAEs信号103个。发生频次前3名为说明书记载PAEs,分别为焦虑、自杀意念和攻击性行为。ADE信号强度前3位为新发PAEs,分别为神经精神症状、分离焦虑症和儿童人格障碍。结论 本次基于FAERS数据库的孟鲁司特PAEs信号挖掘研究,可为孟鲁司特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狄潘潘邢晓勤胡云飞王杰梁海
- 关键词:孟鲁司特数据挖掘药品不良事件
- 基于层次属性模型的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合理性评价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 建立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合理性评价标准,分析其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规范应用该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和指南等制定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合理性评价细则,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2023年1~6月科室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5位的252例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的病历,应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52例病历中,病历评分(MRS)≥90分的优秀病历103例(占40.87%),75分≤MRS<90分的良好病历12例(占4.76%),60分≤MRS<75分的合格病历41例(占16.27%)以及MRS<60分的不合格病历96例(占38.10%)。不合理类型主要表现为无适应证48例次(占28.40%),用法用量43例次(占25.44%),用药疗程36例次(占21.30%),特殊人群用药22例次(占13.02%),联合用药10例次(占5.92%)及禁忌证5例次(2.96%)。结论 基于AHM法制定的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显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亳州医院术后用地佐辛注射液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差,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其医嘱点评、用药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
- 李华峰夏茹楠鲁宁陈慧娟张红梁海
- 关键词:地佐辛注射液属性层次模型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
- 趋化因子CXCL7通过血管形成途径促进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机制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究趋化因子CXCL7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的影响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阐明CXCL7促进CRC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PCR及ELISA法筛选出高、低表达CRC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EdU染色以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测定CXCL7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测定CXCL7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测定CXCL7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ELISA试剂盒测量培养血清VEG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增殖实验48 h、72 h时各组吸光度比较:CXCL7干扰组>NC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7,17.475,P<0.05);Transwell实验中迁移与侵袭细胞数比较:CXCL7干扰组>空白对照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CRC细胞6 h后,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NC组仅有少量小管形成,而CXCL7干扰组却形成了大量网状结构的小管。管腔形成数目:CXCL7干扰组>NC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272,P<0.05)。VEGF水平及VEGF-R阳性表达率:CXCL7干扰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04,χ^(2)=6.050,P<0.05)。结论 趋化因子CXCL7可调控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进而协助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
- 程刚李东鹏张华鹏刘华孙峰梁海李龙海
- 关键词:血管形成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