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剑武

作品数:17 被引量:106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土壤
  • 9篇稻田
  • 8篇双季稻
  • 8篇季稻
  • 6篇冬闲
  • 6篇微生物
  • 4篇冬闲稻田
  • 4篇双季稻田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物量
  • 3篇稻田土
  • 3篇稻田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生物量碳
  • 3篇水稻
  • 3篇土壤微生物量
  • 3篇土壤微生物量...
  • 3篇种养
  • 3篇种养结合
  • 3篇微生物量

机构

  • 17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徐华勤
  • 17篇唐剑武
  • 11篇周玲红
  • 8篇肖志祥
  • 7篇唐启源
  • 6篇唐先亮
  • 5篇傅志强
  • 2篇杨知建
  • 2篇王华
  • 2篇邹应斌
  • 2篇欧阳玲
  • 2篇梁志英
  • 2篇苏姗
  • 1篇谭淑端
  • 1篇郑华斌
  • 1篇祝志娟
  • 1篇刘莉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 2篇作物研究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季施用鸡粪和生物炭对南方稻田土壤CO_2与CH_4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生物炭的利用近年来是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研究中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在冬季稻田养鸡,结合生物炭添加,采用箱式法结合温室气体分析仪定量测定冬季稻田和双季稻期间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别估算冬季稻田和双季稻期间土壤CO_2和CH_4排放总量,评估生物炭和鸡粪添加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排放量分别达9 935.39 kg·hm^(-2)和27 756.34kg·hm^(-2),比对照增加58.7倍(P<0.01)和56%(P<0.05);生物炭添加处理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CO_2累积排放量比对照高12.3倍(P<0.01)和41%(P<0.05)。鸡粪还田处理下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H_4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生物碳添加对冬季稻田CH_4排放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H_4排放。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CO_2的排放。冬季稻田时,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鸡粪还田处理;而水稻生育期时,鸡粪还田配施生物炭处理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鸡粪还田处理。鸡粪还田下添加生物碳可以降低因鸡粪还田引起的CH_4排放增加的效应。总之,鸡粪原位还田显著增加了冬季稻田和水稻生育期稻田的CO_2和CH_4排放;无论是冬季稻田还是水稻生育期,生物炭的添加都降低了土壤CH_4的排放,且生物炭添加后期有抑制土壤CO_2排放的作用。因此,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生物炭施入土壤有利于土壤固碳减排。
魏甲彬成小琳周玲红徐华勤唐启源肖志祥唐剑武谭淑端
关键词:冬闲稻田鸡粪生物碳CO2排放CH4排放
一种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解磷菌诱导肥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解磷菌诱导肥及其应用。所述解磷菌诱导肥是诱导基质中添加磷肥后,再经pH3.5~4.5的人工酸雨胁迫处理,激活诱导基质中大量多种类型解磷微生物的繁殖,之后不再通过...
徐华勤梁志英王华成小琳欧阳玲唐剑武杨知建
文献传递
双季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比较研究
2018年
为了探讨早晚稻品种CH_4排放差异,选取17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稻田CH_4的排放通量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CH_4排放通量变化在返青期至齐穗期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_4累计排放量在60~160 kg/hm^2之间,晚稻品种的CH_4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在300~910 kg/hm^2之间。早稻品种中早39、株两优189、潭源优4903、株两优819、两优早17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在0.027~0.377之间,显著低于中嘉早17、湘早籼6、湘早籼24、株两优171、陆两优171、长两优35、金优268、杰丰优1号;晚稻品种黄花占、娄优988、资优299、Y两优896、凤两优丝苗、深优9586的单位产量综合温室效应(GWP)显著低于湘晚籼17、玉珍香、深两优1号、凤两优293、T优15、准两优608、康两优380,介于0.830~1.080之间。综合来看,早晚稻选用上述品种适于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减排增效的目的。
肖志祥傅志强徐华勤苏姗祝志娟郭昱刘莉唐剑武
关键词:CH4排放水稻品种双季稻田
稻田冬季培肥对双季稻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以中嘉早17号为早稻材料,以湘晚籼12号为晚稻材料,设置稻田冬季养鸡、施用生物炭、养鸡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以冬季休闲为对照,研究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各生育期早稻的分蘖数降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生育期晚稻分蘖数显著提高;在双季稻生长的大部分时期,养鸡和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构成均高于对照,双季稻的实际产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幅达8.3%~19.1%;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田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双季稻田冬季养鸡配施生物炭是一种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高土壤质量的冬闲田利用模式。
成小琳周玲红徐华勤魏甲彬张浪唐剑武
关键词:水稻水稻产量土壤养分
南方种养结合模式对冬季稻田净碳交换和不同土层活性碳氮转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为探讨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冬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变化和系统净碳交换变化特征。本研究对冬闲(F)、单种黑麦草(R)、单种紫云英(M)、种黑麦草养鸡(RC)以及种紫云英养鸡(MC)的冬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及系统净碳交换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RC和MC短期内增加了系统净碳排放,在早稻播种前,白天总体表现为碳汇(RC为817.38g/m2,MC为472.90g/m2);且所有处理对CH4表现为弱汇(3.06~22.88mg/m2)。2)R和M固碳量显著高于F和RC、MC处理。3)RC,MC,R和M与F相比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含量。4)虽然RC和MC土壤微生物量碳平均值低于R和M,但其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平均值更高。5)R,M,RC,MC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土壤碳汇。综上所述,种养结合既提高了土壤活性碳氮,同时增加了冬季稻田系统固碳量。
魏甲彬周玲红徐华勤唐启源傅志强成小琳肖志祥唐剑武
关键词:冬闲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双季稻品种根际特征与甲烷排放差异及其关系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间甲烷排放差异形成的机制,选取早晚稻各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CH4气体.结果表明,早晚稻甲烷排放通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全生育甲烷排放通量均值湘早籼24号最高,株两优819最低,相差34. 6%;晚稻种,T优15最高,资优299最低,相差33. 9%.不同双季稻品种间甲烷排放量、单位产量温室效应差异显著.早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介于198. 3~303. 44 kg·hm-2之间,排放量最低是株两优819;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67~1. 40 kg·kg^(-1)之间,陆两优996最低.晚稻品种的CH4累计排放量明显高于早稻,介于291. 93~388. 28kg·hm-2之间,资优299最低;单位产量温室效应介于0. 94~1. 68 kg·kg^(-1)之间,Y两优1号最低.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产量、根冠比、根系孔隙度、土壤溶液Eh值、甲烷浓度、可溶性碳浓度及铵态氮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双季稻品种甲烷排放与水稻根冠比及根孔隙度关系密切,降低早稻品种根系孔隙度或者根冠比可减排甲烷,而晚稻品种则与早稻相反;根际土壤溶液碳氮浓度的降低和Eh值的提高也可减少甲烷的排放.
肖志祥傅志强徐华勤苏姗郭昱张浪唐剑武
关键词:甲烷排放温室效应根系特征
一种土壤灭菌方法在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土壤活性养分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土壤灭菌方法在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中的应用。所述灭菌方法的步骤如下:(1)采集新鲜土壤过2mm筛,调节土壤含水量至土壤田间饱和持水量的75~85%,得到土壤样品;(2)称取9....
徐华勤谭淑端魏甲彬周玲红成小琳唐先亮唐剑武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解磷菌诱导肥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肥料,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的解磷菌诱导肥及其应用。所述解磷菌诱导肥是诱导基质中添加磷肥后,再经pH3.5~4.5的人工酸雨胁迫处理,激活诱导基质中大量多种类型解磷微生物的繁殖,之后不再通过...
徐华勤梁志英王华成小琳欧阳玲唐剑武杨知建
文献传递
冬季种养结合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及有效碳氮库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以双季稻冬闲田种植绿肥与养鸡结合的新型种养制度为平台,通过冬季绿肥和鸡粪还田,减少水稻生育期化肥用量,探讨"冬季绿肥-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和"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分别为冬闲(F)、冬季种植黑麦草(R)、冬季种植紫云英(M)、冬季种植黑麦草与养鸡结合(RC)以及冬季种植紫云英与养鸡结合(MC)。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中,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高低总体趋势表现为绿肥养鸡>绿肥>冬闲,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种养结合-双季稻"种养制度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各处理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在3月24日达到最大值,RC、MC、R和M处理微生物量碳最大值分别为492.22,464.91,432.34和435.48mg/kg;微生物量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18.20,101.03,70.13和85.46mg/kg;可溶性有机氮的最大值分别为1001.47,926.21,832.80和870.75mg/kg;可溶性有机碳在早稻苗期达到最大值,RC、MC、R和M最大值分别为278.95,266.40,246.13和249.84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在早稻移栽初期、晚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微生物量氮的高峰出现在早稻分蘖期、齐穗灌浆期和晚稻孕穗期,可溶性有机碳在稻田养鸡及成鸡出栏后较高。与冬闲田种植绿肥和休闲相比,冬闲稻田种植绿肥结合养鸡对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的贡献更大,并显著提高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氮,间接反映了种养制度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氮的矿化速率和土壤的活性有机碳氮以及满足水稻生长期间自身养分需求。
周玲红魏甲彬唐先亮成小琳肖志祥徐华勤唐剑武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就长期免耕和常规翻耕两种耕作方式,针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田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免耕处理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了13.09%.翻耕处理水稻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基本高于免耕处理.翻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水稻种植前和收割后两个时期分别比免耕高20.58%和16.79%,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明显;翻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水稻分蘖后期、孕穗期、黄熟期、收割后四个时期分别比免耕高31.70%、38.42%、41.82%和98.96%,差异显著.免耕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率基本高于翻耕处理.因此,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而翻耕方式更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并且翻耕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
唐先亮魏甲彬周玲红徐华勤邹应斌唐剑武
关键词:稻田耕作方式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