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华勤

作品数:114 被引量:1,200H指数:21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6篇土壤
  • 21篇微生物
  • 19篇茶园
  • 16篇稻田
  • 15篇土壤微生物
  • 13篇水稻
  • 13篇酸雨
  • 12篇物量
  • 11篇冬闲
  • 11篇丘陵
  • 10篇微生物量
  • 10篇茶园土壤
  • 8篇稻草覆盖
  • 8篇栽培
  • 8篇双季稻
  • 8篇土壤微生物量
  • 8篇丘陵茶园
  • 8篇模拟酸雨
  • 8篇季稻
  • 8篇红壤

机构

  • 85篇湖南农业大学
  • 3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亚...
  • 6篇广州城市职业...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生物机电...
  • 1篇广州民航职业...
  • 1篇湖南省水利厅

作者

  • 114篇徐华勤
  • 32篇章家恩
  • 18篇杨知建
  • 18篇肖润林
  • 17篇秦钟
  • 17篇唐剑武
  • 16篇唐启源
  • 12篇全国明
  • 11篇周玲红
  • 10篇王华
  • 10篇傅志强
  • 10篇郑华斌
  • 10篇向佐湘
  • 10篇谢俊芳
  • 8篇毛丹鹃
  • 8篇唐先亮
  • 8篇肖志祥
  • 7篇叶延琼
  • 6篇骆世明
  • 6篇余家瑜

传媒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作物研究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草业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草原与草坪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10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被引量:32
2013年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玉米根际溶磷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38株解无机磷菌株和35株解有机磷菌株,并发现无论是细菌总数,还是溶磷细菌总数,根际土壤都比非根际土壤要多.对筛选获得的73株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大多数菌落呈乳白色或黄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光滑黏稠、扁平、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进一步利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发现无机磷菌株溶解的有效磷含量与培养液pH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磷菌株则无明显相关.各菌株溶解磷酸钙和卵磷脂的能力差异较大.无机磷菌株和有机磷菌株对无机磷(磷酸钙)和有机磷(卵磷脂)的溶磷量分别为8.88~108.31和0.51~3.53 mg/L.菌株中SWJ1-4和SWJ3-1溶解无机磷能力较强,RYJ1-6溶解有机磷能力较强,且这3株菌株生长快、生长状况良好,在后续微生物菌肥研制中具有较大潜力.
白文娟胡蓉蓉章家恩冯丽芳徐华勤
关键词:溶磷菌溶磷能力根际玉米
稻草覆盖、间作三叶草茶园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关系被引量:32
2009年
通过小区实验,分析了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后的丘陵茶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变化,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了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与间作三叶草能显著提高丘陵茶园土壤有机质、全N及速效P、速效K含量,间作三叶草明显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含量,而稻草覆盖明显增加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均与全氮、有机质、速效N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与4种酶关系最直接的是有机质或全N。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在第1主成分内的权重分别为0.842、0.937、0.873和0.847,可见,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可用于评价丘陵茶园土壤C、N肥力。
徐华勤肖润林向佐湘宋同清任全黄瑶秦钟
关键词:丘陵茶园土壤酶活性
一种温室气体的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气体的收集装置。所述温室气体的收集装置包括底座部分,通过连接部分可拆卸地安装在底座部分顶端的盖箱部分;所述盖箱部分具有一个顶面和四个侧面,该盖箱部分的底端敞开,在盖箱部分的顶面或侧面上装有抽气管;...
郑华斌张浪徐华勤唐启源
文献传递
入侵植物马缨丹不同部位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26
2009年
马缨丹是马鞭草科中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植物,现正在中国中南部尤其是华南地区迅速蔓延扩散。作者采用室内生物监测法研究马缨丹植株不同部位的水浸液是否存在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果实、茎干和叶片的水浸液均对一串红种子萌发和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种子的发芽势、萌发率下降,幼芽、幼根生长的长度缩短,芽长、根长抑制指数上升,并且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马缨丹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发芽势的抑制作用大小为叶片>果实>茎干,而对萌发率、芽长、根长的抑制作用则为果实最明显,叶片、茎干次之。说明马缨丹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其种间竞争能力,促进入侵。
全国明章家恩徐华勤毛丹鹃秦钟
关键词:马缨丹入侵种一串红生物测定
一种酸化土壤改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化土壤的改良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碱性农业废弃物中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来改良酸性土壤,是一种物理、化学、生物联合的土壤复合修复技术。本发明利用农闲田堆制茶叶废弃物、牛粪、草木灰等碱性农业废弃物,原料来源广泛,成...
徐华勤沈程文王华谭淑端杨知建
文献传递
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10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管理措施对茶园杂草总密度、优势杂草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间作三叶草降低了田间杂草的总密度,降低了优势杂草在群落中的相对密度,有利于维持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而与不同培肥配施后茶园杂草种类与各杂草相对丰度及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施肥造成各处理间土壤养分的不同,各种杂草的生长因而受其不同影响所致。
徐华勤肖润林向佐湘文国宇熊文
关键词:茶园土壤三叶草稻草覆盖
一种两段法制作稻草饲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段法制作稻草饲料的方法。所述两段法制作稻草饲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田间的稻草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喷施益生菌或酵素,或同时喷施益生菌和酵素;S2、将田间处理后的稻草分别通过揉捻装置、碎草装置,获得...
郑华斌闫景彩唐启源陈东黄敏徐华勤敖和军
文献传递
广东省典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广东省韶关红壤、广州赤红壤、雷州砖红壤3个典型地带性土壤分布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林地、果园、草地和农田)对表层(0~20 cm)土壤几种主要酶活性(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更为明显。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果园和林地较高,农田和草地较低;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响应均较其它几种酶弱。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含量是土壤养分因子中影响土壤酶活性的最重要因素,5种酶中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关系最大,而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关系。
徐华勤章家恩冯丽芳全国明胡蓉蓉毛丹鹃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
模拟酸雨对赤红壤磷素及Ca^(2+)、Al^(3+)、Fe^(2+)淋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溶出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Al3+和Fe2+淋失量在pH 2.0时均有骤增现象。随淋溶时间的增加,土壤可溶态磷的淋失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磷淋失总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H>4.0的酸雨有助于促进土壤磷的释放,pH<4.0时土壤磷的淋失减少。相关分析发现淋溶液中磷淋失总量与Al3+和Fe2+溶出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531,r2=-0.5107),和Ca2+总溶出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3=-0.1287),表明高强度酸雨降低了土壤磷淋失量,这可能与酸雨导致活性铁、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因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与固定有关。
徐华勤章家恩余家瑜谢俊芳毛丹鹃杨滔
关键词:酸雨赤红壤磷素AL^3+FE^2+
模拟酸雨淋溶对赤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Le Bissonnais(LB)法,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酸雨淋溶赤红壤试验,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与团聚体破碎的主导作用机制。在快速湿润处理下,小于0.25 mm团聚体的含量随淋溶酸雨的pH值降低而显著增多,大粒径团聚体含量则相应减少,而慢速湿润和湿润后震荡处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团聚体大小分布和平均重量直径(MWD)的结果表明,酸雨淋溶能加强团聚体的消散机制,对由机械扰动和黏粒膨胀引起的崩解作用则影响不大。由此可见,酸雨淋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的主要机制是由快速湿润造成土壤孔隙内部的闭塞空气受到压缩爆破而产生的消散作用,即以快速湿润作用为主导机制。因此,在多雨且酸雨频率高的南方赤红壤分布地区,夏季暴雨、流水灌溉、坡面快速径流冲刷等将成为农地或裸露地土壤流失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酸雨会进一步增强这种破坏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南方赤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和土壤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林琳章家恩徐华勤白文娟刘文
关键词:模拟酸雨淋溶土壤团聚体LE赤红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