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丁

作品数:2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染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重污染
  • 1篇珠三角
  • 1篇空气污染
  • 1篇PM2.5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陈焕盛
  • 2篇王自发
  • 2篇王文丁
  • 1篇吴其重
  • 1篇韦莲芳
  • 1篇晏平仲
  • 1篇姚雪峰
  • 1篇李成
  • 1篇郑海涛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山市2013年污染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2013年中山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气象观测资料、韩国气象厅天气图资料和WRF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中山市全年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易于造成大气污染的典型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条件。结果表明:2013年中山市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季和冬季,首要污染物类型为PM2.5和O3,全年共发生12次持续污染事件;当中山市位于我国大陆冷高压底部(冷锋前部)副热带高压脊线北部或台风外围地区时有利于污染发生;中山市的弱(风速1~2 m/s)偏北风或偏东风、合适的相对湿度(40%~60%)和温度(秋季20~25℃,冬季10~15℃)均可能造成秋冬季的大气污染,而高温(大于30℃)是造成夏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月PM2.5重污染期间的WRF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次PM2.5污染是小风(风速小于2 m/s)、地面增暖(增温2℃)、增湿(增湿5%以上)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大风(风速大于4 m/s)的强扩散作用对PM2.5的清除效果显著。
王文丁陈焕盛姚雪峰郑海涛晏平仲吴文威徐迅宇黄嘉璐王自发
关键词:空气污染气象要素
珠三角冬季PM2.5重污染区域输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2
2016年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及其耦合的污染来源追踪模块,针对2013年1月珠三角区域的PM_(2.5)重污染过程输送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气团首先形成于广州、佛山地区,并在弱偏北风的作用下南移加强,影响整个珠三角区域.重污染期间,广州(64.9%)、佛山(58.9%)的PM_(2.5)主要来自本地贡献,是区域输送最主要的来源地区;中山(51.9%)、珠海(66.2%)的PM_(2.5)主要来自外来贡献,是区域输送主要的受体地区.重污染期间,广州和佛山对中山的PM_(2.5)日均贡献率之和总体保持在25%以上,污染最重时达到40%.交通(26%)、工业(24%)、扬尘(16%)、火力发电(15%)和生物质燃烧(8%)是对中山贡献最大的5类源:工业源中山本地与外来输送贡献率基本相当;交通和扬尘源以中山本地贡献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5%和67%;火力发电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外来输送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6%和62%.各类排放源的外来输送中,以广州、佛山所占的比例最大.
王文丁陈焕盛吴其重韦莲芳王自发李成陈多宏蒋争明吴文威
关键词:PM2.5珠三角重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