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自发

作品数:317 被引量:2,82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4篇期刊文章
  • 90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70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7篇污染
  • 46篇颗粒物
  • 39篇气溶胶
  • 39篇空气质量
  • 38篇数值模拟
  • 38篇大气污染
  • 38篇值模拟
  • 37篇气象
  • 28篇污染物
  • 24篇PM2.5
  • 18篇臭氧
  • 18篇大气颗粒
  • 18篇大气颗粒物
  • 15篇数值模拟研究
  • 13篇沙尘
  • 13篇奥运
  • 13篇城市
  • 11篇细颗粒
  • 11篇细颗粒物
  • 11篇奥运会

机构

  • 307篇中国科学院大...
  • 7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9篇中国环境监测...
  • 15篇中国科学院城...
  • 14篇成都信息工程...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1篇北京市环境保...
  • 9篇北京市气象局
  • 4篇江苏省环境监...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4篇空军装备研究...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防化研究院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315篇王自发
  • 41篇李杰
  • 40篇潘小乐
  • 39篇唐晓
  • 34篇陈焕盛
  • 34篇王喜全
  • 33篇葛宝珠
  • 25篇杨文夷
  • 24篇杨婷
  • 24篇吴其重
  • 21篇晏平仲
  • 20篇王哲
  • 20篇向伟玲
  • 19篇安俊岭
  • 18篇黄美元
  • 17篇朱江
  • 14篇王威
  • 12篇孙业乐
  • 10篇朱莉莉
  • 9篇谢付莹

传媒

  • 64篇气候与环境研...
  • 29篇环境科学学报
  • 18篇大气科学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环境科学研究
  • 7篇中国环境监测
  • 6篇科学通报
  • 4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3篇第四届全国大...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大气与环境光...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颗粒学会...
  • 2篇第七届全国大...
  • 1篇科学中国人

年份

  • 17篇2024
  • 16篇2023
  • 27篇2022
  • 21篇2021
  • 31篇2020
  • 16篇2019
  • 11篇2018
  • 14篇2017
  • 16篇2016
  • 17篇2015
  • 16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25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3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春季黄海边界层内海盐细粒子氯亏损及混合状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解海盐气溶胶和亚洲出流污染物的相互影响,对2001年春季黄海边界层内观测的气溶胶细粒子可溶离子浓度(ACE-Asia中NCARC-130飞机航测)进行了研究.所分析的6个航段(航段1~航段6)都位于黄海中部(124.0°E~125.1°E,34.3°N~36.4°N)的大气边界层内.离子摩尔比和相关分析表明,在所分析的几次飞行测量中,气溶胶中Na+来自海盐;氯亏损分析表明,航段1、2中存在氯富集,而航段3、4、5、6中海盐细粒子都存在氯亏损的现象,航段平均氯亏损分别为4.2、5.1、2.9和8.4nmol.m-3,亚洲出流携带的人为排放氯离子造成了氯富集现象,而海盐与输送的酸性气体发生非均相反应则造成了氯亏损,黄海海盐气溶胶具有改变东亚大陆向下游输送污染物化学成分的能力.根据内部混合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分析,提出判断海盐气溶胶细粒子混合状态以及估算内部混合比的间接方法,如果海盐气溶胶存在氯亏损,那么其处于内部混合状态,可用氯亏损的比例估算海盐细粒子的内部混合比.该方法表明航段3、4、5和6中都有内部混合的海盐细粒子,航段平均内部混合比分别为54%、44%、33%和84%.除了反应时间外,还应有多个因子影响海盐气溶胶氯亏损程度以及海盐细粒子混合状态和内部混合比.
庞成明王自发
关键词:细粒子
生物气溶胶扩散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气溶胶扩散模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气象数据,确定M个生物气溶胶中各个生物气溶胶的待衰减生物扩散数据;分别基于各个生物气溶胶对应的生物活性影响参数组,对相应生物气溶胶的待...
陈焕盛王哲杨文夷葛宝珠王文丁金鑫肖林鸿王自发
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通量高频测量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通量高频测量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超声风速仪、颗粒物切割器、第一抽气泵、第一三通阀、第一样品采集单元、第二样品采集单元、第二抽气泵、第三抽气泵、颗粒物在线分析仪器和电控装置;其中,第一样品采...
刘冉冉葛宝珠董亚媛潘小乐王自发林远徐安壮
一个适用于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在线气溶胶与大气化学分量模式(IAP-AACM)的发展与评估被引量:3
2020年
地球系统模式是研究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气溶胶与大气化学模式负责为其中的大气环流模式提供与气候效应有关的气态化学物质和气溶胶成分。本文在全球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耦合计算的气溶胶与大气化学分量模式(IAPAACM),采用简化的气相化学机制,不仅考虑了人为气溶胶,同时考虑了海盐、沙尘和二甲基硫等自然气溶胶及其前体物的在线排放。评估结果表明,IAP-AACM氧化剂插值计算可靠,采用简化机制和碳键机制(CBM-Z)模拟的差异较小。和观测的对比表明,得益于CAS-ESM的气溶胶双向反馈作用,简化版能够较好地抓住气溶胶及其前体物的空间分布,为IAP-AGCM提供可靠的气溶胶模拟。另外,简化版能大幅提升计算效率,满足CASESM耦合长期积分的需求。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提供更完善的气溶胶模拟,未来考虑在IAP-AACM中增加氮化学和臭氧平流层化学机制。
王自发魏颖陈学舜陈焕盛陈焕盛何卷雄李杰李杰李杰
关键词:气溶胶
全自动降尘采集器采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降尘采集器及采集方法,涉及大气降尘采集,采集器的组件置于框架外壳内,雨水检测器固接于框架外壳外壁;降尘缸低端有一两通阀,与一多通阀入口相通连,多通阀出口经管道与多个样品瓶相通连;储稳定剂容器经管道顺...
董华斌王自发汪天照
南京及周边区域亚青期间大气监控预警走航观测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2013年8月,为了解亚青会期间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时空分布和输送规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联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15家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联合观测,监测区域覆盖江苏沿江8市以及安徽部分地区。该次联合观测,江苏首次利用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指导开展走航观测,实现了动静、水平与垂直相结合的立体式巡航观测,并初步揭示了现阶段江苏省大气污染主要特征,观测结果直接服务于亚青空气质量会商,为保障南京市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2014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积累经验。
张祥志王自发谢品华王晨波刘建军杜嵩山何源汤莉莉
关键词:环境空气预警
气相化学模块的DCU加速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相化学模块的DCU加速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构建计算化学反应集合,并基于所述计算化学反应集合获取气相化学模块中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构建化学反应求解器,其中所述...
唐晓陈焕盛陈学舜马金钢王文丁王自发
APEC前后京津冀区域灰霾观测及控制措施评估被引量:29
2015年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科院组织实施了"京津冀区域灰霾综合外场实验",综合运用地面观测、激光雷达探空、车载走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预报等多种手段,对APEC前后京津冀地区的历次灰霾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观测和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区域输送变化以及二次气溶胶所占比例,对APEC期间应急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留住"APEC蓝"的建议。
刘建国谢品华王跃思王自发贺泓刘文清
关键词:灰霾监测技术数值模拟
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示范
王跃思邵敏于建华唐贵谦王自发张世秋孙扬辛金元胡波李杏茹王普才吉东生王莉莉刘子锐潘月鹏
近十几年来,北京及周边区域呈现出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在高排放、低容量的特定条件下,如何通过调控污染源控制大气复合污染是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能否保障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成功举...
关键词:
基于大数据和排放模型的高分辨率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变化特征
2024年
深入了解北京市机动车动态高分辨率排放特征有助于定位城市交通排放热点区域,为城市空气质量精细化模拟和污染溯源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基于车流量、车速等实时交通数据,计算了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市六环内及周边区域逐日逐小时道路机动车CO、NO_(x)、HC、PM_(10)、PM_(2.5)排放量,并分析了排放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内,污染物排放量在6月、8月较高,12月最低.一周内,非工作日出勤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比工作日降低了5%~8%.每日逐小时排放变化呈明显“早高峰”和“晚高峰”现象,分别出现在7:00—10:00和17:00—20:00.污染物排放时间变化与交通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基本一致.2020年8月—2021年8月NO_(x)和HC排放总量分别6.9×10^(4)t和2.5×10^(4)t.朝阳区排放量最高,海淀区和大兴区次之.高速公路的污染物排放分担率最高,从道路分布来看,六环内进京道路排放比中心城区道路高.不同类型道路污染物排放逐小时变化存在差异.0:00—5:00货车限行政策解除,且柴油车占比较高,导致机动车排放出现短暂上升,高速公路各类污染物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它类型道路各类污染物大部分持续上升或持续下降.一天内,高速公路污染物排放达到第一个峰值的时间为9:00或10:00,其它类型道路污染物排放达到第一个峰值的时间为8:00.不同车型排放贡献上,大中型柴油货车是NO_(x)和PM的首要排放源.而对于CO和HC,大中型客车排放分担率最高.
米艺华王涛李杰李芊昀王自溪杜惠云王自发
关键词:机动车排放污染特征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