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斌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103例MS患者和4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MS患者中具有3项MS诊断条件者为低危组(51例),具有≥4项MS诊断条件者为高危组(52例).所有入选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x-LDL、SP-S,并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危组和高危组Ox-LDL、SP-S、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36.42±7.17) μg/L和(54.44±8.10)μg/L)比(30.08±7.15) μg/L、(71.46±12.52)μg/L和(89.33±20.28)μg/L比(49.95±12.49) μg/L、(0.86±0.11) mm和(1.00±0.10) mm比(0.69±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组和低危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29/52)和45.1%(23/51)比15.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x-LDL与SP-S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随着MS诊断条件的增加,血清Ox-LDL和SP-S升高,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发生率升高.血清Ox-LDL与SP-S呈明显正相关.
- 杨立斌孟英杰张妍索旺生李小倩
- 关键词:可溶性P-选择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综合征X颈动脉粥样硬化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强化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炎性细胞因子、sd–LDL与hs-CPR水平,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炎性细胞因子、sd–LDL与hs-CP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强化组TC、TG、LDL-C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hs-CPR、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sd-LD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常规组MACE发生率16.4%(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降低sd-LDL及hs-CPR水平,减少MACE发生率。
- 孙秀全杜丽霞杨立斌
-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