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全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他汀
  • 3篇伐他汀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瑞舒伐他汀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1篇代谢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动脉造影

机构

  • 5篇冀中能源峰峰...
  • 2篇冀中能源峰峰...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秀全
  • 2篇孟英杰
  • 2篇李小倩
  • 1篇刘宪红
  • 1篇陈欣
  • 1篇孙永锋
  • 1篇孟利敏
  • 1篇安丽丽
  • 1篇张新梅
  • 1篇张妍
  • 1篇靳妍霞
  • 1篇杨立斌
  • 1篇吴绍华

传媒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与强化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炎性细胞因子、sd–LDL与hs-CPR水平,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炎性细胞因子、sd–LDL与hs-CPR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强化组TC、TG、LDL-C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hs-CPR、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sd-LDL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常规组MACE发生率16.4%(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降低sd-LDL及hs-CPR水平,减少MACE发生率。
孙秀全杜丽霞杨立斌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
辛伐他汀治疗心脏X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88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美托洛尔,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加安慰剂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胸痛发作次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ST段压低最大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胸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胸痛缓解总有效率(84.45%)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平板运动试验总时间、及ST段压低最大值时间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心脏X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张新梅安丽丽孙秀全
关键词:辛伐他汀心脏X综合征运动平板试验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个体化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性。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76)及治疗组(n=386)。对照组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基础用药与对照组相同,根据患者PAR调整阿司匹林、波立维用量或加用西洛他唑(培达)直至PAR降至40%以下并维持3个月,再调整为标准方案。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结果差异,观察两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指标发生率的差别,以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氯吡格雷抵抗(CR)患者PAR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个月及1年时个体化治疗的主要终点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3.9%vs 6.6%,P<0.05;1年:5.4%vs 8.8%,P<0.05);次要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0.8%vs 0.8%,P>0.05;1年:1.0%vs0.8%,P>0.05)。另外,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标准治疗比较,能明显降低CR患者的PAR,(48.2±6.2)%vs(65.8±9.2)%(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标准治疗相比,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孟利敏孟英杰孙永锋李小倩孙秀全陈欣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CS患者PCI术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ACS患者PCI术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106例ACS患者,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的常规剂量组60例、接受PCI术后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强化治疗组4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差异。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的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斑块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月,强化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脂质代谢指标HDL-C、ApoA1的含量高于常规剂量组,LDL-C、ApoB的含量低于常规剂量组;血清中脂肪细胞因子APN、Leptin的含量高于常规剂量组,Resistin的含量低于常规剂量组;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ICAM-1、MMP-1、TIMP-1的含量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接受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并增加斑块稳定性。
孙秀全李彦芳孟英杰石桂芳
关键词:ACS瑞舒伐他汀血脂代谢脂肪细胞因子斑块稳定性
高压氧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3组:高压氧组(A组)35例,普瑞巴林组(B组)35例,高压氧联合普瑞巴林组(C组)36例。治疗5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监测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C组临床有效率(83.3%)显著高于A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提供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刘宪红靳妍霞牛金葆丰慧慧吴绍华孙秀全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高压氧普瑞巴林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情况及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①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显示的轻度冠脉狭窄数量较多,而中度及重度冠脉狭窄的数量较少,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依照冠脉造影的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96.4%(137/142)和96.8%(274/283),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为93.8%(137/146)和98.2%(274/279)。结论 :64排螺旋CT在冠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孙秀全李小倩张妍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