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

作品数:106 被引量:68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5篇血压
  • 51篇高血压
  • 29篇血管
  • 26篇动脉
  • 21篇动态血压
  • 19篇高血压患者
  • 18篇心血管
  • 16篇血压监测
  • 13篇动态血压监测
  • 8篇动脉硬化
  • 7篇心血管病
  • 7篇血管病
  • 6篇动脉硬化指数
  • 6篇血压测量
  • 6篇原发性
  • 6篇老年
  • 5篇血管事件
  • 5篇病患
  • 5篇测血压
  • 4篇蛋白

机构

  • 95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高血压...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上海市闵行区...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南昌大学第二...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宁波市第一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03篇李燕
  • 49篇王继光
  • 21篇朱鼎良
  • 16篇高平进
  • 15篇黄绮芳
  • 14篇盛长生
  • 9篇初少莉
  • 9篇魏方菲
  • 8篇李利华
  • 8篇张冬燕
  • 5篇钱岳晟
  • 5篇徐婷嬿
  • 4篇李发红
  • 4篇张璐
  • 4篇王彦
  • 4篇左君丽
  • 3篇王亚娟
  • 3篇王玉凯
  • 3篇施金莹
  • 3篇邹军

传媒

  • 2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2篇诊断学理论与...
  • 8篇内科理论与实...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家庭用药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世界科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9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匿性高血压与心血管预后的荟萃分析
目的 隐匿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是一种特殊的高血压亚型,患者诊室血压正常而诊室外血压升高,可表现为24小时动态血压升高或家庭自测血压升高。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隐匿性高血压的心血管和全因死...
张冬燕郭芊卉程艾邦王颖王继光李燕
关键词:隐匿性高血压心血管预后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未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门诊患者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患病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共调查了30~81岁未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门诊患者864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水平(24 h平均收缩压<130 mm Hg且平均舒张压≥80 mm Hg)定义IDH。采用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IDH与正常血压者及其他类型高血压患者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864例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7%,其中IDH患病率为26.2%。455例青中年(<60岁)高血压患者中,IDH占43.7%,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仅占4.2%,收缩、舒张双期高血压占52.1%。IDH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内脏脂肪指数、24 h心率、血尿酸水平均较正常血压者明显升高(P<0.05)。此外,IDH组中男性、饮酒比例较高(P<0.05)。结论:IDH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超重、腹型肥胖、高尿酸血症及饮酒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魏方菲张璐韩静岭李燕
关键词: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患病率
清晨高血压与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清晨高血压与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关系,探讨交感激活与清晨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6月在高血压科门诊就诊的怀疑有高血压但尚未进行降压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指标检测。清晨高血压定义为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135 mmHg或舒张压≥85mmHg。结果·596例研究对象中354例(59.4%)患有清晨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晨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诊室坐位和卧位、24h各时段的心率加快及诊室卧位低频心率变异的增大而增加(P<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等影响因素后,24h各时段心率及低频心率变异与清晨高血压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心率加快及低频心率变异增大有关,提示清晨高血压与交感神经激活有关。
郭芊卉王飞程艾邦张冬燕李菲卡李燕
关键词:清晨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心率心率变异
推动动态血压监测的普遍开展与规范应用
2024年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的发布对于推动我国动态血压监测工作的普遍开展和规范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动态血压监测在血压测量准确性、心血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强调了其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了指南的重要特点,包括重视并希望动态血压监测全过程规范化、重视基层适用性、重视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应用、重视创新等。
王继光李燕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各种无创血管僵硬度检测对器官易损性预报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各种无创性动脉僵硬度检测方法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8岁。单纯高血压组336例,心血管疾病组包括慢性肾病(CKD)、2型糖尿病(2-DM)、2型糖尿病伴有慢性...
左君丽李燕初少莉葛茜施金莹孙家琰高平进朱鼎良
关键词:僵硬度心血管危险因素易损性
9p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无症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
2018年
目的 :在无症状人群中评估9p21位点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联。方法 :纳入889例无卒中史高血压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检测血、尿样本并提取全血DNA。采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评估颅内、外动脉狭窄。选取位于9p21的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进行分型。结果:纳入人群中46.2%颅内、外动脉无狭窄,21.4%仅颅内狭窄,15.4%仅颅外狭窄,17.0%颅内、外共存狭窄。所选位点在校正多重危险因素后与颅内、外共存狭窄显著相关(P=0.011和0.017);rs2383207-A等位基因携带显著与降低的狭窄程度相关(P=0.009),与较少的病变数目无关(P=0.063)。结论:9p21位点rs1333049和rs2383207与无症状颅内、外共存动脉狭窄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水平。
安德伟王彦李燕朱鼎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被引量:3
202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而高血压管理控制情况不容乐观,2012—2015年的全国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51.6%、45.8%和16.8%[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近期发表的全国动态血压登记研究显示,门诊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治疗后达标率仅为21%[2]。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造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对个体进行全面、准确的血压评估,从而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诊疗策略非常重要。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诊断高血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降压疗效、指导个体化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3,4],在高血压的诊断与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制订专家组祝墡珠王继光李燕马力杜雪平吴浩刘岚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2010欧洲高血压学会家庭血压监测指南解读被引量:1
2012年
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分别低于50%、40%和10%。要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治疗率,经常测量血压是一个重要方法。2008年卫生部将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定为'在家中测量血压'。随着血压计技术进步和销售途径的多样化,电子血压计正走入千家万户。但据研究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计持有率仅为10%~30%,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2]。国人对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存有普遍疑虑,对血压如何正确测量存在很多误区。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医生及患者加强血压测量知识的培训。
李燕李发红魏方菲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知晓率出版高血压血压测量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所需天数和读数被引量:14
2010年
背景家庭自测血压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连续测量几天时间,每次需要测量几个读数,才能准确评估血压水平。目的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探讨在家中测量血压时需要连续测量的天数和每次测量的读数。方法在上海市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血压未得到控制(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且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经过验证的HEM-7051电子血压计(日本欧姆龙公司),在家中连续测量血压6 d,每天早晚各取5个读数。结果109名高血压患者按照方案完成了研究,其中男性39(35.8%)名,年龄(60.4±5.8)岁。自第1天到第6天,每天早上的家庭自测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家庭测压前1天的诊室血压(P<0.01)。分早上与晚上,计算前3 d收缩压/舒张压15个读数的均值、前2 d 10个读数的均值、第1天5个读数的均值与整个测量期6 d 30个读数的均值的相关系数,前3 d大于前2 d(早上,0.97/0.98比0.95/0.96,P=0.06/0.01;晚上,0.98/0.97比0.95/0.95,P<0.01/0.06),显著大于第1天(早上,0.97/0.98比0.85/0.89,均P<0.01;晚上0.98/0.97比0.83/0.87,均P<0.01)。将每个患者6 d测量期间每天早上与晚上的5个血压读数看作独立样本,计算前3个或前2个读数的均值或第1个读数与5个读数均值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测量3次血压的相关系数大于2次(0.99/0.99比0.98/0.97,均P<0.01)和1次(0.99/0.99比0.93/0.92,均P<0.01)。结论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要获得可靠的家庭血压,至少需要连续测量3 d,早晚测量,各取3个读数。
盛长生崔艳陈寒萼樊旺祥陈歆黄绮芳李燕王继光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家庭自测血压
核心生物钟基因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与血压调控
2022年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生活作息不规律、睡眠质量不佳等昼夜节律紊乱的困扰[1]。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生物钟基因与血压节律异常以及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脑和肌肉组织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的类似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like-1,BMAL1)。
程译王丹李燕盛长生
关键词:生物钟基因血压调控心血管病睡眠质量肌肉组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