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作智

作品数: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林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人工林
  • 2篇生产力
  • 2篇生物量
  • 2篇物量
  • 2篇产力
  • 1篇驯化
  • 1篇驯化栽培
  • 1篇驯化栽培试验
  • 1篇栽培
  • 1篇栽培试验
  • 1篇生长量
  • 1篇生态系统
  • 1篇酸枣
  • 1篇人工混交
  • 1篇人工混交林
  • 1篇黧蒴栲
  • 1篇林分
  • 1篇林分密度
  • 1篇马尾松
  • 1篇米槠

机构

  • 5篇福建林学院

作者

  • 5篇张春能
  • 5篇陈作智
  • 3篇邸道生
  • 2篇刘春华
  • 1篇郑燕明
  • 1篇陈德叶

传媒

  • 2篇林业科技通讯
  • 2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建立在树冠竞争因子上的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
1990年
本文根据含树冠竞争因子和树干体积的福建柏的单木模型,模拟出树冠充分郁闭时的模式林分。并根据单木冠幅、冠长和树高之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探讨福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的若干问题。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陈作智
关键词: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密度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2
1996年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 ̄2;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27.36m ̄3/hm ̄2>马尾松纯林蓄积量261.82m ̄3/hm ̄2>酸枣纯林蓄积量214.72m ̄3/hm ̄2;马尾松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下降,提高林地生产力。
陈德叶张春能郑燕明陈作智刘春华
关键词: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
米槠人工林生产量的研究被引量:10
1991年
本文以双重抽样和相对变比生长模型(y=ax^be^(cx))测定米槠人工林在疏开状态下的生产量。10年生米槠林分生物量为72.317t·ha^(-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71.404、0.305和0.606t·ha^(-1),乔木层占98.74%;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树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0、24.170、7.413和13.411t·ha^(-1),树冠生物重占44.23%,产生较大的倾斜分配。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478m^2/m^2,林木现存单株生物量达到166.45±62.55kg。林分生长质量好,Ⅰ级木生物量占47.77%。
廖涵宗张春能邸道生陈作智
关键词:人工林生物量
闽粤栲人工林驯化栽培试验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本文对闽粤栲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76.416t/ha,其中乔木层为76.061t/ha;净生产量为7.642t/ha·a(乔木层7.606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3.938,1.372,0.705和1.591t/ha·a。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7—22年间、4—14年间和从第11年开始,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张春能廖涵宗邸道生陈作智袁宗簧
关键词:闽粤栲栽培生态系统生产力驯化
黧蒴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被引量:24
1994年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地下部分为55.08~91.67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廖涵宗张春能刘春华陈作智
关键词:黧蒴栲生物量生长量人工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