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能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林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1
- 1996年
-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 林开敏俞新妥邱尔发何智英林思祖郑燕明张春能
- 关键词:杉木造林
- 檫树林下福建柏的生长规律被引量:5
- 1998年
- 研究了17年生檫树低产林分经强度采伐后套种福建柏所形成的混交林分中16年生福建柏的生长情况、生物量组成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比福建柏纯林大208m和150cm。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物量为113692t·hm-2,比对照的福建柏纯林99779t·hm-2大13913t·hm-2,胸径总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大097cm和006cm,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大01362m,材积总生长量大002867m3,而且材积的速生期持续较久。福建柏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均符合Logistic曲线。
- 邹双全张春能郑燕明杨玉盛
- 关键词:福建柏檫树混交林生长量
- 建立在树冠竞争因子上的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
- 1990年
- 本文根据含树冠竞争因子和树干体积的福建柏的单木模型,模拟出树冠充分郁闭时的模式林分。并根据单木冠幅、冠长和树高之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探讨福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的若干问题。
- 廖涵宗邸道生张春能陈作智
- 关键词:福建柏人工林林分密度
- 米槠人工林生产量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1年
- 本文以双重抽样和相对变比生长模型(y=ax^be^(cx))测定米槠人工林在疏开状态下的生产量。10年生米槠林分生物量为72.317t·ha^(-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为71.404、0.305和0.606t·ha^(-1),乔木层占98.74%;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树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26.410、24.170、7.413和13.411t·ha^(-1),树冠生物重占44.23%,产生较大的倾斜分配。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478m^2/m^2,林木现存单株生物量达到166.45±62.55kg。林分生长质量好,Ⅰ级木生物量占47.77%。
- 廖涵宗张春能邸道生陈作智
- 关键词:人工林生物量
- 黧蒴栲人工林生长量的研究被引量:24
- 1994年
- 用常规法对黧蒴栲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年和10年生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60.754t/hm2和94.725t/hm2。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根>枝>叶;其生物量空间密度地上部分为5.347~8.184t/hm2·m;地下部分为55.08~91.67t/hm2·m。林木叶面积指数为6.55~8.13m2/m2。树干年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12年生达最大值11.73t/hm2·a。
- 廖涵宗张春能刘春华陈作智
- 关键词:黧蒴栲生物量生长量人工林
- 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后栽建柏林区系组成变化研究被引量:12
- 1996年
- 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对福建天然格氏栲林皆伐火烧人工栽培32年生建柏林和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格氏栲进行植物区系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林共有科、属、种分别占建柏林总科数86%、总属数86%、总种数93%;属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建柏人工林热带成分略高于格氏栲天然林;种的分布型分析,建柏人工林和天然格氏栲林都与广东、广东同类型区系共有种的百分比也较高.
- 游水生何宗明郑燕明张春能
- 关键词:格氏栲林区系组成
- 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2
- 1996年
- 分析比较了25年生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酸枣纯林生产力和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203.34t/hm ̄2>马尾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78.56t/hm ̄2>酸枣纯林乔木层生物量107.01t/hm ̄2;马尾松与酸枣人工混交林林分蓄积量为327.36m ̄3/hm ̄2>马尾松纯林蓄积量261.82m ̄3/hm ̄2>酸枣纯林蓄积量214.72m ̄3/hm ̄2;马尾松与酸枣混交可改变树种单调状况,防止地力下降,提高林地生产力。
- 陈德叶张春能郑燕明陈作智刘春华
- 关键词:马尾松酸枣人工混交林生产力
-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被引量:17
- 1993年
-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 刘春华张春能郑燕明
- 关键词:观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混交林
- 闽粤栲人工林驯化栽培试验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被引量:6
- 1992年
- 本文对闽粤栲驯化栽培环节中的采种、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用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生物量为76.416t/ha,其中乔木层为76.061t/ha;净生产量为7.642t/ha·a(乔木层7.606t/ha·a),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3.938,1.372,0.705和1.591t/ha·a。解析木数据表明:胸径、树高和材积速生期分别出现在7—22年间、4—14年间和从第11年开始,该林分尚属生长旺盛期。
- 张春能廖涵宗邸道生陈作智袁宗簧
- 关键词:闽粤栲栽培生态系统生产力驯化
- 石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 黄克福张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