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促进BMSCS结合PLGA/HA支架治疗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结合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PLGA/HA)支架治疗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2~2.5kg,制备双侧桡骨1.5cm缺损模型。制备PLGA/HA复合多孔支架,常规培养和传代新西兰大白兔BMSCs,采用仙台病毒(Se V)将VEGF基因导入BMSCs,转染后的B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VEGF基因转染BMSCs组(A组)、无VEGF基因转染组(B组)、单纯支架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植入兔体内1周、4周和8周取材,X线片比较四组大兔骨痂生长和骨连接情况,Micro CT扫描比较缺损部位新骨形成数量、结构及材料降解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血管断面数目、新生骨组织面积和残存材料面积比。结果四组组织矿含量(TMC)和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且各时间点A组高于B组,C组次之,D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A组材料降解明显快于B组,C组次之,D组最慢。各组血管断面数和新生骨组织面积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且各时间点A组高于B组,C组次之,D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残存材料面积百分比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且各时间点A组小于B组,C组次之,D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EGF可进一步促进BMSCs结合PLGA/HA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促进新生骨形成和血管新生。
- 王真温鹏房晓敏万宁军吕金捍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 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miR-24-3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调控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骨肉瘤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10例,RT-q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4-3p的相对表达量。MG-63细胞转染miR-24-3p mimics或miR-24-3p inhibitor后,RT-qPCR检测miR-24-3p干扰及过表达效率。通过CCK-8及EdU实验评估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CNA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miR-24-3p表达显著下调。敲降miR-24-3p表达后,CCK-8及EdU实验结果表明MG-63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降低(P<0.001)。过表达miR-24-3p表达后,CCK-8、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4-3p mimics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miR-24-3p inhibitor组PCNA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iR-24-3p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且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的靶点之一。
- 万宁军陶亚梅郝斌许少伟王真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增殖
- 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脊椎血管瘤是一种脊柱良性病变,表现为脊椎内血管组织异常增生。尸检结果显示,脊椎血管瘤发生率为10%~12%,通过影像学手段筛查脊椎血管瘤的发病率为10%~27%,可见脊椎血管瘤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很高[1-3]。有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脊椎血管瘤分为无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疼痛性脊椎血管瘤和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4]。目前,临床所说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即为后两种类型总称,仅占脊椎血管瘤的0.9%~1.2%。近40年间,84例症状性血管瘤仅有28.6%的患者出现脊髓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截瘫[5]。因此,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在临床中较少见,且目前关于其手术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报道较少。由于脊椎血管瘤为富血供病变,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难度及危险系数极高,因此对脊髓或神经根减压方式和病变椎体的处理方法尚无一致观点[6-10]。笔者对合并脊髓功能损害的脊椎血管瘤治疗现状综述如下,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万宁军陶亚梅牛东生王真王庆锋郝斌
- 关键词:脊椎血管瘤脊髓损害
-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未渗漏)和观察组(渗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38例(21.11%)发生椎内裂隙征,其中15例(39.47%)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术后发生65例(36.11%)骨水泥渗漏,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34例(52.31%)最为多见;两组注射时期、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突Cobb角、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粥状期注射、脊柱后突Cobb角大、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单侧穿刺及骨水泥注入量大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能是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增加对存在椎内裂隙征患者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 王真吕金捍万宁军马宁田丰年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 经皮前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 )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行椎间...
- 王真吕金捍
- 关键词:颈椎间盘髓核摘除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患者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KPS)评分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2例肿瘤转移患者的病灶靶区粒子植入中位数26粒;平均匹配周缘剂量(118.75±6.58)Gy,有效率52.38%,局部控制率73.81%;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疼痛程度轻于治疗前(P均<0.05);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功能状态优于治疗前(P均<0.05);随访截止到2023年12月,42例患者最短PFS时间为5个月,最长PFS时间为19个月,中位PFS时间11.56(95%CI:7.2~15.1)个月;中位OS时间21.6(95%CI:15.7~26.8)个月,总生存率为47.62%;术后仅出现针道轻度渗血、低热及局部血肿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提高肿瘤骨转移患者病灶控制率,降低癌痛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或改善功能状态,安全可靠。
- 倪效波朱思佳王真郝斌高英郝宏毅郝万庆
-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 枸杞多糖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1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对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大耳白兔胫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取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LBP组、支架组、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组(联合组)。于大鼠左后肢股中部切除长度10mm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2周后用LBP或(和)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进行桥接修复。各组分别于建模后4、8、12周行神经支架大体形态观察、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恢复率(MNCV%)测定、移植体的神经纤维组织学观察、甲苯胺蓝染色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结果模型组与LBP组坐骨神经断端形成瘤性膨大,模型组神经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较LBP组严重,支架组与联合组神经移植体粗细基本正常,表面分布大量血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较轻,联合组较LBP组及支架组的再生神经纤维分布密集、排列规则整齐。术后12周空白组、模型组、LBP组、支架组、联合组坐骨神经MNCV%和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联合去细胞异种神经支架能成功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
- 赵飞丁冬温鹏巩凡黄永禄姚占川杨子洋李晓亮马军张多强王真
- 关键词:坐骨神经神经再生枸杞多糖
- 骨活检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1年
- 研究骨活检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椎体压缩骨折(VCF),住院期间行椎体强化术及术中骨活检的患者,观察患者病变节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收集病变部位术前术后X线、CT和(或)MRI等检查,穿刺活检的病理资料。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研究骨活检术在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之中,61例患者均全部进行椎体强化术治疗,所有手术患者均成功取得病理检测标本,术中共计有72 个椎体进行病理分析,发现有脊柱外肿瘤病史人数为9人,穿刺活检阳性患者4人,骨活检阳性率是44.4%。无脊柱外肿瘤病史组的患者人数为52人,穿刺活检阳4人,骨活检阳性率是7.7%,为了比较两组之间穿刺骨活检阳性率,采用χ2检验,两组穿刺活检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患者应考虑椎体活检,可以发现病理性骨折或可能的肿瘤,以防止潜在的误诊,避免延误治疗,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甄祥王真吕金捍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活检
- 微波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现状及新进展
- 2023年
- 癌症患者远处转移70%发生在脊柱,脊柱转移瘤通常侵犯椎体、神经及周围组织,引起疼痛、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微波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可有效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就微波消融在脊柱转移瘤治疗的技术原理、有效性、安全性做一综述。
- 陈磊伏慧王真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微创微波消融
- 一种新型骨水泥固定螺钉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骨水泥固定螺钉,由左到右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端螺帽、螺杆、螺钉头部和注射头,螺杆、螺钉头部和注射头均为中空结构,并在中空的内腔中形成骨水泥注入流道,螺钉头部上设置骨水泥注射侧孔,注射头为圆台形结构,注...
- 王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