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丽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蛋白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急性
  • 2篇凋亡
  • 2篇定量聚合酶链...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增生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综合征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增生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12篇郑丽
  • 3篇周君纯
  • 2篇钟硕贤
  • 1篇陆红
  • 1篇吴兆勇
  • 1篇吴兆勇
  • 1篇吴建锋
  • 1篇刘焕亮
  • 1篇胡素华
  • 1篇刘家华
  • 1篇赖圣明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检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6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86例MDS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增生程度极度减低至减低30例(34.88%),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56例(65.12%),红系病态造血43例(50.00%),粒系病态造血32例(37.21%),巨核系病态造血22例(25.58%)。骨髓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极度减低至减低15例(17.44%),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71例(82.56%);红系病态造血16例(18.61%),粒系病态造血52例(60.47%),巨核系病态造血56例(65.12%)。86例中66例切片与涂片WHO分型诊断一致,符合率76.74%。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二者同步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
周君纯刘家华陆红郑丽吴兆勇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活组织检查针吸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输血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再用PCR-SSP方法进行KIR分型。将分型的NK细胞与已知HLA分型的全血混合,37℃培养0、6、12、24h,ELISA法检测IL-2、IL-4、前列腺素E2(PGE2)、TNF-α、TNF-β、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gA、IgM、IgG的变化。结果从0~24h,IL-2、IL-4、PGE2及TNF-α、TNF-β、IFN-γ、GM-CSF的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5),IgA、IgM、IgG质量浓度明显减少(P<0.05)。随着KIR与HLA不相合程度(0%、20%、40%、60%、80%)的加大,TNF-α、TNF-β、IFN-γ、GM-CSF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5),IL-2、IL-4、PGE2、IgA、IgM、IgG质量浓度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KIR与HLA-I类分子不合可激发异源反应性NK细胞的免疫功能,逆转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作用。
吴兆勇郑丽周君纯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输血
初步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尿微量白蛋白(MAU)正常组(60例)及MAU阳性组(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MAU正常组及阳性组的血浆PAI-1水平有无差别,并分析PAI-1与MAU的相关性。结果:MAU阳性组空腹血浆PAI-1水平高于MAU正常组(P<0.01),MAU正常组空腹血浆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浓度升高,MAU阳性患者其浓度升高更为明显,表明PAI-1可能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吴建锋周君纯郑丽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1例新型FGA基因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纤维蛋白缺陷症家系分析
2023年
纤维蛋白原(FIB)是一个由Aα链,Bβ链和γ链3对多肽链组成的,由29个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0×10^(3)的糖蛋白。3条肽链分别由FIB α链(FGA)、FIBβ链(FGB)和FIBγ链(FGG)3个同源基因编码^([1])。遗传性FIB缺陷症(CFD)主要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Ⅰ型为FIB数量减少,包括低纤维蛋白血症和无纤维蛋白血症;Ⅱ型则为患者血浆中FIB数量正常或减少,但活性水平不成比例的显著降低.
杨敏钟硕贤林荣万蒙火凤谭会柳谭碧玉陈淑琴刘焕亮郑丽
关键词:家系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cTnT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2年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二聚体、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选择30例健康者(对照组)和100例患者(病例组)进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检测,并把100例患者(病例组)分为3组,分别为36例AMI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结果表明,AMI组及UAP组中D-二聚体、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AST、LDH、CK、CK-MB)的升高程度较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MI组肌钙蛋白(cTnT)较UAP组明显增高(P<0.05);UAP组肌钙蛋白(cTn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D-二聚体、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AST、LDH、CK、CK-MB)的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的面积正相关(P<0.01)。提示D-二聚体、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AST、LDH、CK、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提高。
郑丽钟硕贤胡素华
关键词:D-二聚体CTNT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心肌梗死
CD_4^+T细胞亚群在MDS与AML中的变化比较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hl、Th2、Thl7和Treg细胞的数量变化,以观察两种疾病的细胞免疫状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难治性贫血组(RA)20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组(RAEB)25例;AML组15例患者外周血中Thl、Th2、Thl7和Treg细胞的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Th1、Th17细胞和Th1/Th2在MDS-RA组均升高(P<0.05),MDS-RAEB组和AML组均减低(P<0.05);Th2细胞比例MDS-RA组减低(P<0.05),MDS-RAEB组和AML组升高(P<0.05);而Treg细胞MDS-RA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RAEB组和AML组升高(P<0.05)。相较于MDS-RA组,MDS-RAEB组Th1、Th17细胞比例和Th1/Th2减低(P<0.05),而Th2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MDS-RAEB组相比,AML组Th1细胞比例减低(P<0.05),Th2和Treg细胞升高(P<0.05),而Th17细胞和Th1/Th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细胞向Th1型细胞极化,Th17细胞显著性升高为主要表现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的破坏使在MDS的早期阶段产生过多的造血抑制因子可能是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Th细胞向Th2型细胞极化,Th17细胞减低,Treg细胞比例增高在MDS晚期阶段及AML中引起异常克隆细胞的积聚可能是造血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周君纯郑丽梁一波潘惠敏李建梅
关键词:CD4+T细胞亚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以microRNA-17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研究以microRNA-17(miR-17)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对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人工合成miR-17的反义核酸,硫代修饰,用Lipofectamine 2000转入K56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转染反义核酸后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反义核酸作用后K562细胞内miR-17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转染反义核酸后的24、48、72 h,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为0.872±0.001、0.710±0.002、0.551±0.001,与随机核酸序列组(随机对照组)(增殖活性分别为1.001±0.002、1.009±0.003、1.211±0.003;t值分别为182.58、269.77、660.40)、空白对照组(增殖活性分别为1.113±0.001、1.114±0.001、1.101±0.001;t值分别为537.98、571.20、1230.5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CM检测结果表明,在转染反义核酸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为(20.14±0.01)%,与随机对照组的(3.54±0.02)%及空白对照组的(1.98±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47.6、2568.2,均P< 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在反义核酸作用后,K562细胞内miR-17的相对表达水平(0.07)明显下降,与随机组(1.00)、空白组(1.0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63、147.04,均P<0.05).结论 以miR-17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可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显著促进细胞的凋亡.
周君纯郑丽刘家华黎阳张家明李建梅
关键词:反义核酸K562细胞凋亡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和AFP在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甲胎蛋白(AFP)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41例胆管细胞癌、42例肝细胞癌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中CEA、CA199和AFP水平。结果胆管细胞癌组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FP则低于肝细胞癌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检测中,肝细胞癌的AFP阳性检出率最高(73.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联合检测(76.2%)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细胞癌的单项检测以CA199的阳性检出率最高(60.9%),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联合检测阳性率(95.1%)又明显高于CA199的单项检测(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和AFP有助于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
郑丽周君纯林荣万赖圣明
关键词:胆管细胞癌CA199AFP化学发光免疫法
基于WGCNA的结直肠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2025年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直肠癌(CRC)的关键基因,筛选潜在的预后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CRC基因表达谱,利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得关键模块基因,然后对模块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对关键模块基因进行COX回归分析,并进行KM生存分析,获得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结果基于WGCNA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了20个与CRC预后相关的基因,其中TPM2、UCN、AOC3和LEP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TPM2和AOC3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提示CR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杨敏郑丽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
2010年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情况,探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ber—abl融合基因。结果52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8例,其中be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7例缓解,CR率为38.9%;阴性者27例缓解,CR率为79.4%。对34例缓解患者进行短期随访,共有13例复发。7倒诊断时ber/abl(+)的缓解期患者,证实仍有6例存在bcr/abl残余克隆。此6例CR期有MRD存在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全部复发。而27例缓解期不存在MRD的患者有7例复发。MRD阴性者复发率为25.9%,MRD阳性者复发率为100%,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ALL病情观察;对于缓解期患者MRD的检测,增加了预后评估价值。
吴兆勇周君纯郑丽刘家华龙亚银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微小残留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