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青

作品数:13 被引量:19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网络
  • 3篇司法
  • 2篇刑法
  • 2篇检察
  • 2篇法益
  • 2篇犯罪
  • 1篇信贷
  • 1篇信息网
  • 1篇信息网络
  • 1篇信息网络安全
  • 1篇刑法评价
  • 1篇谣言
  • 1篇义务
  • 1篇隐私
  • 1篇隐私保护
  • 1篇隐私权
  • 1篇隐私权法
  • 1篇隐私权法律保...
  • 1篇正当
  • 1篇正当目的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13篇苏青
  • 1篇黄武双
  • 1篇于冲
  • 1篇高艳东

传媒

  • 2篇人民检察
  • 1篇当代法学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法学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中国司法鉴定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证据科学
  • 1篇刑法论丛
  • 1篇网络法律评论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警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7
  • 4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读被引量:54
2017年
网络谣言治理已成为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刑法限制解释的语境下,对于谣言与虚假信息可作同等理解。《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若干罪名规制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行为,进一步确认并加强了对网络空间秩序法益的保护。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之"传播"须指向不特定对象,本罪不存在单纯的编造虚假信息罪;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之规定兼具限定性与灵活性之特征;"扰乱社会秩序"的认定可参照有关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解释,后者则应规定为抽象危险犯。为防止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成为新的口袋罪,应当对"违法犯罪活动"与"情节严重"构成要件作适当的严格解释。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依赖于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苏青
关键词:网络谣言
专家辅助人的角色定位及制度完善被引量:1
2017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从立法上确立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立法及理论研究中对其定位及具体适用规则尚不明确,实践中应用也尚不成熟。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在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背景下的特殊制度设计,大陆法系国家的"技术顾问"、"鉴定证人"、"辅助人"等规定对完善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类似概念的比较,认为应当将专家辅助人理解为广义的证人之一种,适用证人证言的证据规则,在专业知识及资格等方面不应与鉴定人作同等要求。立法应当明确其法律地位,并根据其特殊性规定其证据规则。
苏青张涛
关键词:专家辅助人证人证言
司法鉴定启动条件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我国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及鉴定意见的制度性缺位使得鉴定意见从"证据之王"沦为"是非之王"。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是连接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与鉴定意见证据制度的桥梁,立法完善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应当重视对司法鉴定启动规则的建构。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司法鉴定的启动条件,鉴定事项与案件事实之形式关联性、鉴定必要性是启动司法鉴定的一般性条件。此外,应当规定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被告精神状态存疑的案件以及特定情形下法院依职权的司法鉴定强制启动制度。同时,应当结合现有相关立法来设定补充鉴定及重新鉴定的启动条件。
苏青
关键词:司法鉴定启动条件
鉴定意见概念之比较与界定被引量:24
2016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鉴定意见成为新的"证据之王",而鉴定意见相关制度的建构应基于对鉴定意见的合理界定。在不同的诉讼体制下,对鉴定意见的界定有所不同。通过比较"鉴定意见"与英美法系国家的"科学证据"、"专家意见"及德国诉讼法中的"鉴定结果"等概念,认为界定鉴定意见应紧扣其诉讼关联性、科学性、意见性三个基本属性,科学性与诉讼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鉴定意见的基本特征。由此,对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各类"专家意见",应具体分析其是否具备鉴定意见的特征,进行合理的定性及定位。
苏青
检察护企保护商业秘密 促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
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服务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5月22日,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主办,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检察院承办,人民检察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的“法治促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一商业秘密的检察守护”司法实务沙龙在杭州市滨江区召开。与会人员围绕“商业秘密保护前沿问题及检察保护研究”“软件行业商业秘密认定研究”“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保护研究”三个单元六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本刊择要刊发研讨成果,敬请关注。
吴俊洁苏青于冲黄武双高艳东
关键词:商业秘密保护司法实务生产力履职
危险作业罪司法出罪路径探析被引量:2
2023年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危险作业罪,体现了刑法对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内容之一的生产安全的保护。然而,预防性立法的负面效应、入罪门槛低等问题可能导致该罪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张,因而有必要建构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出罪路径。对构成要件进行限缩解释,将“生产、作业中”限定于具有常习性、持续性、危险性的特定业务中,以“特定领域标准”为三种法定行为之“现实危险”提供明确的判断依据,能够从实体上厘定该罪的入罪范围。程序上,借助企业合规不起诉的理论和制度,推进生产、作业单位的合规建设,能够实现对合规企业及相关自然人的出罪。
苏青晏声扬
网络爬虫的演变及其合法性限定被引量:48
2021年
法律规制的缺乏导致人们将网络爬虫几乎等同于"害虫"。在现象层面,网络爬虫作为运用自动软件从网页上提取大量信息的技术,具有中立性。但技术概念进入法律领域后,必然面临价值评价从而产生"合法与否"的问题。从网络爬虫所涉及的主要案件类型看,网络爬虫经历了从中立技术到一般违法,再到犯罪的演变过程,刑法领域的网络爬虫已突破其技术定义而发生了明显的"异变"。从"广义"的网络爬虫概念出发,可以从对象、手段、目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合法性限定:合法的网络爬虫应是针对开放数据的、不具有侵入性的、基于正当目的的数据获取技术,不符合任一条件者便为违法。
苏青
关键词:网络爬虫开放数据非侵入性正当目的
利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组织套现行为的刑法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组织套现本质上与利用POS机实施信用卡套现并无区别,构成“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型非法经营罪。然而,以非法经营罪规制此类套现行为存在对其法益侵害性刑法评价不足的问题。对于兼具侵犯财产权和破坏市场信任关系双重法益侵害性的利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组织套现行为,可以通过增设背信罪实现对行为危害性的全面评价。此外,对于为上述套现活动提供宣传、介绍的行为,可以通过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进行规制。
苏青
关键词:法益侵害刑法评价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之“公共利益”探究被引量:6
2021年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的必要性。我国自上而下的检察公益诉讼需要首先为"公共利益"提供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以避免公权力的不当扩张及其与私权利的紧张关系。以"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公共利益"之一般性判断标准,应当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并将违背强制性保护规范的行为推定为符合"公共利益"之规范性判断标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之"公共利益"便有了相对明确的判断依据。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根据不同年龄段,在信息保护范围、保护原则及措施等方面进行分类、分层保护,是建构和完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基本思路。
苏青陈本正
关键词:公共利益
是否存在“风险社会的刑法”?被引量:1
2016年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概念虽经劳尔、斯宾万格等人的发展也未能达到明确,且尚未完全被接受为法学研究的基础.人们基于预防新型风险的需要,提出了“风险社会的刑法”理论.较之于公法领域,“风险社会”概念在私法领域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注解概念得以确立.而许多刑法学者则理性地认识到“风险社会的刑法”本身所存在的风险并反对通过刑法来掌控与解决风险,认为该理论意味着传统的教义学框架在法治国家的最大程度的灵活化.通过对产品责任领域的“皮革喷雾剂案”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判决并非“风险刑法”之征兆,刑法也并非不可避免地要对“风险社会”做出回应.
EricHilgendorf苏青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刑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