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宁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讨论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疗相联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1月接收的94例焦虑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7)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常规心理干预联合治疗,研究组(n=47)接受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的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HAMA评分、PSQ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85%的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还对比了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疗法联合应用治疗焦虑症临床效果较好。
- 袁宁
-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心理疗法焦虑症
- 双心境稳定剂结合喹硫平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心境稳定剂结合喹硫平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5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双心境稳定剂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喹硫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者躁狂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第2周、第4周、第8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给药双心境稳定剂结合喹硫平片,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躁狂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袁宁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喹硫平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该院收治的15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氯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72/75),高于对照组的77.33%(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分量表评分和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PANSS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 冯志强孙毅袁宁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奥氮平精神分裂症
- 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对象为2012年6月~2015年6月确诊的首发抑郁症的住院患者60例,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和治疗组(文拉法辛组),各30例,疗程8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HAMD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vs 80.00%,P〉0.05)。治疗组治疗1周、2周末的HAMD评分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治疗4、8周末后,两组HAMD评分分别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且安全性更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郭鑫黄继蔷袁宁
- 关键词:抑郁症文拉法辛帕罗西汀HAMD评分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分析102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61)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n=61)给予盐酸帕罗西汀+心理干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强迫思维因子、Y-BOCS和强迫行为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8.52%显著高于对照组6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心理干预联合应用治疗青少年强迫症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袁宁
- 关键词:盐酸帕罗西汀心理干预青少年强迫症
- 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利培酮初始量每天1 mg,2周内逐渐加至3~5 mg/d,最大不超过6 mg/d,疗程8周。疗效评价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简易智能状况检查(MMSE)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40例患者均坚持完成治疗,其中痊愈2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4例,无效8例,显效率为80%(32/40)。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认知功能WMS、MMSE及WCST各项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表现为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记忆、正确数评分增加,WCST总测验数、持续误数、随机误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郭鑫黄继蔷袁宁
-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利培酮PA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