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洁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原发性
  • 2篇微出血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微出血
  • 2篇MRI
  • 2篇出血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生化检查
  • 1篇硬化斑块
  • 1篇原发性恶性

机构

  • 8篇丽水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冯洁
  • 5篇周利民
  • 4篇叶勇军
  • 3篇纪建松
  • 2篇卢陈英
  • 1篇苏金亮
  • 1篇张文伟
  • 1篇王海林
  • 1篇韦铁民
  • 1篇胡祥华
  • 1篇王祖飞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微出血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76例脑卒中患者, 通过常规MRI T1WI、T2WI、FLAIR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分析脑微出血灶分布及同时存在的病变.结果:82例脑微出血患者,微出血灶总...
周利民冯洁夏水伟王海林惠俊国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微出血脑出血
3.0T磁共振高分辨颈动脉血管壁成像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高分辨颈动脉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意义.方法 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通过高分辨3D-TOF,高分辨心电门控T2W_TSE、T1W_TSE、T1W_TSE延迟增强检查,分析斑块成分.结果 ...
陈春妙胡祥华兰茜琳周利民冯洁罗项超卢陈英纪建松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以及脑微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131例临床疑有脑卒中患者,通过常规MRI T1WI、T2WI、FLAIR及磁敏感成像检查,分析脑微出血灶分布及同时存在的脑内缺血、出血改变。结果发现脑微出血灶44例,共197个,好发部位依次为皮层—皮层下115个(58.38%)、基底节49个(24.87%)、脑干17个(8.63%)、丘脑8个(4.06%)、小脑8个(4.06%)。44例患者中32例脑内均有不同程度缺血性改变,表现为两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区、脑干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其中15例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4例患者出血性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结论磁敏感成像在检出脑微出血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脑微出血可能提示存在脑出血的危险。
陈春妙冯洁韦铁民纪建松周利民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微出血脑出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影像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28例,对其MRI检查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PCNSL中,单发19例(67.86%),多发9例(32.14%),数目2~4个,共有病灶47个,T1WI呈稍低信号18个(64.29%)、等信号5个(17.86%)、稍高信号3个(10.71%)、高信号2个(7.14%);T2WI呈稍低信号7个(25.00%)、等信号4个(14.29%)、稍高信号15个(53.57%),其中1个病灶中心出现囊变及1个弥漫性浸润病灶呈高信号,信号特点与脑膜瘤类似。结论PCNSL大多数都是发于大脑半球、脑室周围或者是胼胝体附近,MRI表现具有多重性,但是确诊需要病理检查。
冯洁叶勇军舒恩芬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成像病理特点
3.0T高分辨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MRI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分辨MRI颅内血管壁成像检查,所有患者均经T2WI、STIR、T1WI及T1WI+C成像序列,图像经后处理后,在T1WI增...
冯洁叶勇军夏水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MRI
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CT和MRI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CT和MR诊断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鼻腔及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本组11例病变短径均>1.5cm,CT检查11例,11例均行CT平扫;MRI扫描9例,均行平扫+DWI+增强扫描。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位置、形态、对周围结构侵犯及影像学特征。结果11例中,CT、MRI能准确反映病灶的位置、形态及邻近结构的累及情况。CT表现为单侧5例,双侧6例;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及囊变,11例均侵犯周围组织;11例均有周围骨质破坏;9例患者主要MRI表现为9例形态均不规则;单侧5例,双侧4例;表现为混杂信号,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内可见斑片状高信号;T_2WI 5例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以稍高信号为主,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邻近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及鼻窦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异性;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及邻近骨质破坏情况,为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叶勇军周利民张文伟冯洁
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鼻窦磁共振成像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垂体炎1例
2025年
该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垂体炎患者, 结合垂体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结果与相关临床表现明确诊断, 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垂体磁共振成像、PET/CT检查对于IgG4相关性垂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冯洁惠俊国卢陈英王祖飞纪建松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磁共振成像免疫性疾病
腹腔弥漫性胃肠外间质瘤一例被引量:1
2016年
患者女,46岁。乏力伴全腹胀痛不适3个月,加重1个月。体检:腹部膨隆,自剑突至盆腔触及一巨大肿块,质地中等,位置固定,边界不清,双下肢水肿。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全腹CT平扫+增强扫描,平扫示腹腔内弥漫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邻近肠管结构受压改变(图1)。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延迟强化,肿瘤内可见斑片状无强化坏死区(图2~4),冠状面、矢状面像示肿块上达肝下缘,下至盆腔(图5,6)。行腹腔肿物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腹腔穿刺组织)结果提示胃肠间质瘤。给予格列卫药物治疗2个月,腹部胀痛症状好转。复查CT平扫示腹腔内弥漫软组织肿块影较前明显缩小,局部密度欠均匀(图7)。
叶勇军苏金亮周利民冯洁
关键词:腹腔内胃肠外间质瘤软组织密度血液生化检查CT平扫肿物穿刺活检
共1页<1>
聚类工具0